文档详情

政治经济学第1章、商品经济基本原理.ppt

发布:2017-04-27约2.97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 本章重点: 1、什么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5、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什么是货币? 7、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是什么? 本章难点 1、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货币与商品的关系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商品生产 产生条件; 4.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 两个发展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劳动为技术特征的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态。 发达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以机器大生产为技术特征的商品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包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5.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却不可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第二节 商品;一、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1.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 .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3 .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之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关系;(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劳 动 二 重 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比较;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 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扭。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 商品的价值量 ;2. 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每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率是指劳动者创造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是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诸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是几倍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商品蕴涵的三个矛盾;第三节 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逻辑上看,它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 一般价值形式  4货币形式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羊;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地位,起着不同作用;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金银适合充当货币的特征;简要总结;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 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所谓货币的职能,是指由货币本质决定的活动或过程。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相继出现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 货币的第一个职能就是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也就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流通手段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流通手段,即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它由商品变为货币(W——G)和由货币变为商品(G——W)两个过程组成。 (W——G)是卖的过程; (G——W)是买的过程。;C、贮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严格地说,只有金属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货币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的特殊作用。;D、支付手段 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已经扩大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如:缴纳地租、税金、支付工资及其他劳动报酬、财政、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