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采集小动物的两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2.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 【典例示范3】 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 【答案】 A 【问题导析】 (1)土壤动物有趋________、趋________、避________的特性。 (2)图中的分离收集装置能同时满足有________的是A。 【答案】 (1)暗 湿 高温 (2)光和高温 随堂训练 考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B.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C.种群与群落没有任何关系 D.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解析 群落中包括许多种群。 答案 C 2.(2014·新课标全国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 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答案 A 3.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互利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 (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________。 (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飞蝗与真菌的关系为寄生,蛙与飞蝗的关系为捕食;由图示看出,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量比空气干燥时要多;在气候干旱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会减少,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答案 (1)B C (2)多 (3)变大。原因是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 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温度 湿度 D.光照 食物 答案 D 5.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高考调研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学前要点预览 知识要点图解 晨背关键词语 1.群落是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 2.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群落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寄生、竞争和互利共生等 4.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阳光,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P71-74) 梳理教材新知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理解(判断正误): ①森林中的所有松树属于一个群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