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二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汇.doc

发布:2017-04-23约2.9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二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 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 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内容 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2. 根据测量结果,按国家标准GB1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轴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作出适用性结论。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用量块作为长度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为立时光学计的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b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1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一平行光束,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 焦平面,刻度尺象7与刻度尺8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 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饶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2a), 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 尺象7产生位移t(图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 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设b为测杆中 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为测杆移动的距离,则仪 器的放大比K为: 当很小时,, ,因此: 图 1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为: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四、测量步骤 1. 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图 2 图 3 2. 按被测轴径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3. 调整仪器零位 (1)参看图1,选好量块组后,将下测量面置于工作台11的中央,并使测头10对准上测量面中央。 (2)粗调节:松开支臂紧固螺钉4,转动调节螺母2,使支臂3缓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上测量面轻微接触,并能在视场中看到刻度尺象时,将螺钉4锁紧。 (3)细调节:松开紧固螺钉8,转动调节凸轮7,直至在目镜中观察到刻度尺象与μ指示线接近为止(图3a)。然后拧紧螺钉8。 (4)微调节:转动刻度尺寸微调螺钉6(图2b),使刻度尺的零线影象与μ指示线重合(图3b)。然后压下测头提升杠杆9数次,使零位稳定。 (5)将测头抬起,取下量块。 4. 测量轴径:按实验规定的部位(在三个横截面上两个相互垂直的径向位置上)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5. 由轴径零件图(由学生自己设计、画出)的要求,判断轴径的合格性。 思 考 题 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个有何特点? 2. 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它们与放大比的关系如何? 3. 仪器工作台与测杆轴线不垂直,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工作台与测杆轴线垂直度如何 调节? 4. 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 实验二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实验报告 仪 器 名 称分 度 值 (μm)示值范围 (mm)测量范围 (mm)器具的不确定度(μm) 被 测 零 件 名 称图样上给定的极限尺寸 (mm)安全裕度 A (μm)器具不确定度的允许值 (μm)最 大最 小验收极限尺寸 (mm)基 本 尺 寸 (mm)最 大最 小形 位 公 差(μm)素 线 直 线 度 公 差素 线 平 行 度 公 差 测 量 示 意 图 测 量 数 据实 际 偏 差 (μm)实 际 尺 寸 (mm)测 量 位 置Ⅰ —ⅠⅡ — ⅡⅢ —ⅢⅠ — ⅠⅡ — ⅡⅢ — Ⅲ测 量 方 向形位误差(μm)素 线 直 线 度 误 差素 线 平 行 度 误 差合 格 性 结 论理 由审 阅作图求直线度误差: 35 35 3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