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鼓室成形术及术后听力的影响.doc

发布:2017-04-21约3.3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鼓室成形术及术后听力的影响 一 概述 1952年z?llner和wullstein开展了鼓室成形术,并按生理功能将此类手术分为四型。近年来,由于鼓室成形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手术分型能反映下述特点:各型的适应对象,清除病灶采用的进路,听骨重建方式,赝复物的性质,新鼓室的特征和是否分期。故除鼓膜闭合修补术外,鼓室成形术还可分为五类:鼓膜成形加听骨重建术(ⅰ型)、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技术(ⅱ型)、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开放技术)(ⅲ型)、分期鼓室成形术(ⅳ型)和内耳开窗术(ⅴ型)。 二 适应症 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外伤引起的中耳传音系统的缺损,均可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行鼓室成形术。 三 手术器械 除一般的外科器械外,应备电钻1只,钻柄2只(其中有只弯柄),切割钻头1套,金刚石钻头1套,吸引管1套,耳显微外科手术器械1套,自持乳突拉铯3只,单极电凝器一只,双极电凝器一只。 四 术前准备 1、乳突摄片,必要时摄ct片,以清晰的了解病变范围。 2、听力检查 电测听检查,声导抗测听,表音叉检查。 3、咽鼓管功能测定 同鼓膜修补术。 术前检查能大致确定手术类型,但有时需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更。 五 手术方法 侧头平卧,同侧肩部稍垫高,头部以宽胶带固定。 (一)鼓膜成形术和听骨重建 适应于鼓膜穿孔同时有砧骨缺损者 1、切口 同鼓膜修补术耳后进路。 2、听骨重建 在暴露鼓室并检查无胆脂瘤或其他隐匿病灶后,以微型弯铯分离砧骨和周围组织粘连处,然后取出残缺的砧骨,以蚊式血管钳夹住砧骨,以0.4mm直径的金刚石钻头磨去长突,在近砧骨体旁靡一凹沟,放置锤骨柄,磨去砧骨短突的尖部,并磨出一臼状凹陷,使之盖在镫骨头上。 3、修补鼓膜、复位缝合,同鼓膜修补术 (二)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 适用于上鼓室内陷性胆脂瘤或较早期的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因术后乳突腔不向外开放,故又称闭合式或完壁式鼓室成形术。 此术式使患者能在术后获接近正常的解剖及功能之中耳结构。 切口 同鼓膜修补术耳后切口。 暴露鼓膜、鼓室 将耳道上、下、后壁的皮肤连骨膜一起???离,深达鼓环。用电钻磨去外耳道隆起的部分及外耳道底壁,以便看清鼓膜和鼓室的全貌,易于清理病灶,作门形皮瓣向前翻起备用。 完成乳突“骨骼化”(或谓“轮廓化”) 用电钻磨开乳突骨质,磨去所有的乳突气房或板障,仅留一层薄的骨质壁保护住天盖下的脑膜及乙状窦(按“骨骼化” 的要求,骨壁应薄到能隐约见到脑膜上桃红色和乙状窦的蓝紫色),开放窦脑膜角,角间小房要彻底磨去,循窦脑膜角向内,必达鼓窦。 清理鼓室和乳窦腔内的病变组织,经可称乳突切除术。 充分开放上鼓室 在骨性外耳道上方的颧弓处,用电钻扩大、磨薄外耳道上壁,开放上鼓室。取出砧骨,在锤骨颈水平(鼓膜张肌附着点上方)切下锤骨头。此段工作称上鼓室切除术。 开放后鼓室 在砧骨短脚下方,外半规管前下侧,相当于鼓索神经的内侧作为后鼓室开放的起点,在乳突侧以细钻头逐渐磨薄外耳道后壁,使之成一薄如蛋壳的骨壁,然后在面神经乳突段骨管和鼓索神经之间作一通道(后鼓室即已开放)。此时,面神经隐窝的镫骨等构造就清楚可见,清除病变组织,此即后鼓室开放术。重建听骨链 取自体或异体砧骨,磨成双关节“新砧骨”,用以连接锤骨柄和镫骨。 重建鼓膜 在耳后切口上方用拉钩提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稍加分离,大片颞肌筋膜则可暴露,按需要取下大小合适的筋膜,在有机玻璃板上清理后,植入鼓膜穿孔的残边内侧,其余的贴在外耳道骨壁表面。 鼓室成形术ⅲ型伴改良乳突根治术 适用于病灶较为广泛的胆脂瘤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乳突炎。 切口 同鼓膜修补术耳后切口,再作含上、中、下三壁皮肤的外耳道内、外切口。在内、外切口上端连线剪开前上皮肤,再用环切刀自内切口下端将切口和上连线成平行走向,切开耳道前下壁皮肤,仔细剥离后,以细长的薄铝片一端固定在乳突自持拉钩上,另一端压在皮瓣上予以保护。 完成乳突“骨骼化”磨去外耳道骨性后壁、底壁大部及上壁悬垂的骨质,暴露整个鼓环(或鼓沟)。再以金刚石钻头或细纹钻头廓出鼓室段和垂直段的面神经骨管,彻底消除面神经管周围的小气房及胆脂瘤、肉芽、鼓人的硬化灶等病变组织,并剥除侵入鼓室的鳞状上皮。 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可用直径1.0mm的塔呋隆空心管从咽鼓管的鼓口插和,经咽口进入鼻咽部,管长需8cm左右。 暴露镫骨 用微铯和小肉芽钳清理卵圆窗龛内的胆脂瘤和肉芽组织,动作必须细心、轻柔、触及镫骨时有骨性感,细心的剥除镫骨表面所有的鳞状上皮。 鼓膜重建 去除残存鼓膜的内层上皮,在耳后切口的上方取颞肌筋膜,清理后将筋膜的前缘置于残存鼓膜的前部内层,忠中搁在镫骨头上,后方则贴在面神经骨管上,形成以面神经管水平段为上壁、垂直段为后壁的矮鼓室。 作人造鼓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