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ppt

发布:2017-06-06约2.75万字共10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1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热功转换特点 §5-2 汽油机燃烧过程 §5-3 汽油机燃料喷射量的控制 §5-4汽油机燃烧组织方式及燃烧室 §5-4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及其控制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内燃机实现热功转换的关键问题 :混合气形成方式 着火方式 石油能源的发现和应用,为内燃机提供了能源 汽油的特点,确定其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着火方式 挥发性好外部混合气形成法均匀可燃混合气 点燃温度低强制点燃火焰传播燃烧方式 问题:限制压缩比过高均匀混合气易爆燃; 所以,热效率低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外部混合气形成特点 燃料供给方式分为:化油器和电控喷射两种方式 1)化油器式混合气形成原理及特点 混合气形成基本原理: 利用空气动力学。 设置喉管加快气流速度 产生喉管真空度喷油; 高速空气冲散、雾化、蒸发 喉管 浮子室 高速气流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这种混合气形成方式存在的问题: 喉管节流:进气阻力,泵气损失 ,v,结冰; 多缸机一个化油器:各缸进气支管不等长,造成各缸不均匀性较大; 空然比控制精度 不能满足现代节能与排放法规的要求淘汰 被电控汽油喷射技术替代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背景 社会要求: 2)电控汽油喷射(EFI)式混合气形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技术支撑: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948年晶体管发明,1957年使用化;1958年发明集成(IC)电路促进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1970年后基于美国发布安全、排放、油耗三大法规; 1971年微机问世使汽车电子控式技术迅速发展 1972年波许公司开发L-J型质量流量式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1976年GM公司开发应用应用点火时期的微机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化发展 1977年日产/丰田实现用氧传感器对空燃比的反馈控制 1980年三菱推出卡门涡式空气流量计;1981年波许/日立制作所推出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电控汽油喷射技术逐渐成熟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 1. 提高了控制自由度,减小进气阻力,改善各缸均匀性;进气管设计可按动力性要求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充气效率。 2.提高空燃比的控制精度,改善经济性,且配合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应用,有效净化尾气排放。 3.因汽油喷射雾化,改善混合气形成条件,故提高发动机加减速等过渡工况响应性和冷起动性。 成为现代汽车的主导地位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电控汽油喷射(EFI)式混合气形成特点 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和燃料量分别控制: 空气量空气流量计驾驶员控制; 燃料喷射量目标空然比ECU控制。 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