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院派建筑汇.doc

发布:2017-04-24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是学院派建筑?? 新建筑运动 19世纪西方建筑界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是复古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复古主义者认为历史上某几个时期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是不可超越的永恒的典范,谁要建造优美的建筑,就必须以那些历史上的建筑为蓝本,模拟仿效。折衷主义者也认为建筑师的工作就是因袭已往的建筑模式,不过他们认为不必拘泥于某一形式某一风格,而可以把多种样式多种手法拼合在一座建筑上。在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潮流影响下,建筑师对实用功能和结构技术不甚重视,在他们的心目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艺术高。这种建筑思想的主导方面是唯美主义。当时的大本营是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因此,这样的建筑潮流又被称为学院派建筑。 建筑新学院派的崛起 来源:人文与社会? |?? 发布时间:2011-04-13 11:29:00 需要说明的是,新学院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流派,而是本文对这一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年轻建筑师或者团体的统称(代表人物见附表)。所谓共同特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们既以建筑高校为依托、又与传统意义的教师有明显区别的特殊身份,这是本文称之为新学院派的主要原因。按照标志性的事件,可以把新学院 派自身体系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实验阶段:从1993年张永和主持的非常建筑工作室的成立,到1999年6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 行的“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性作品展”。这个阶段诞生了中国第一批实验建筑,在建筑界和社会上初步奠定了新学院派的思想基础,产生了较大影响力,新学院派也随之浮出水面:刘家琨、张永和、王澍、赵冰、朱竞翔等人的作品初步昭示了新学院派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 2.崛起阶段:1999年,北大建筑学研究 中心、南大建筑研究所、成都市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等相继成立,成为新学院派崛起的组织基础。2001年9月,以“土木”为题的 “中国新建筑”展在柏林依德斯(Aedes)美术馆开幕, 这次展览由德国国际城市文化协会和依德斯美术馆主办,得到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建筑学会的支持,参加展出的有:艾 未未、张永和、刘家琨、马清运、王澍、张雷、王群、朱竞翔、丁沃沃等人,这次成功的展出可以说是新学院派一次宣言性质的公开亮相,它标志着新学院派的正式崛起。 3.成熟阶段:新学院派的成熟较有说服力的是他们一系列风格类似的作品的相继问世,主要有王澍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张永和的北京大学(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张毓峰的杭州历史博物馆,张雷的南京大学雕塑研究所雕塑展厅,朱竞翔的盐城青年活动中心,张伶伶的“废 弃的楼梯间改造”等等。 新学院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流派(图片来源:百度) 2002年由贝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版了一套建筑师丛书,其中有刘家琨的“此时此地”,张永和的“平常建筑”,王澍的 “设计的开始”,从书名上看,新学院派仿佛不约而同地低调起来。在《平常建筑》的开篇第一段张永和写道:“不肯定用平常建筑做书名是否恰当。因为,实际上 并没有一个从非常到平常的转变。发生的更是一个对建筑动词化理解的过程”[1],我觉得他不够坦白,与十年前宣称非常建筑的时候相比,张永和以及新学院派们已经少了一些锋利,心态趋于平稳,就像刘家琨说的“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驾驭功利”,诸如心态、名利等因素总会成为走向成熟必须面对的关口,现在他 们好像过关了。 新学院派的外部特征 关于新学院派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具体个案,《时代建筑》等杂志都多有提及,这里就不再累述,本文 的主要关注点在故事背后。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上述过程中已经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自觉地呈现出来了,那就是新学院派在作品并不多的情况下博得在校学生和国外建筑评论家喝采的一个重要原因:媒体运作手段。 与温和低调的传统建筑师相比,新学院派已经远离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文化顾虑。从新学 院派诞生之日起,包括杂志、网络(ABBS建筑论坛)、展览、电视、设计竞赛在内的一系列有影响的媒体性活动就一直伴其左右,这是新学院派的思想基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关键原因。“炒作”也罢,“作秀”也罢,新学院派成员迎来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在这些活动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事件,成为 新学院派结盟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个是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曾经主办编辑的双语(中、英文)杂志《a+d:建筑与设计》,它一度成为新学院派的代表性刊物,其委员名单让新学院派运动看起来就像是编辑部的故事;另一个是两年一次的“中国中青年建筑师学术论坛”,这个论坛是由看着新学院派长大的建筑活动家王明贤组 织和倡导的,2000年在成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如果把新学院派的成绩都归功于现代化媒体的炒作,那就是非常片面且极不公正的了。主观因素固然功不可没,但更为重要的,则是新学院派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1. 从年龄和经历上看,新学院派的成员都属于我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