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闻评论 第三章节:学习跟从事新闻评论工作能使人双提高.ppt

发布:2018-12-03约3.5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学习和从事新闻评论能使人双提高 戴 新 安 戴新安 一、能提高对新闻事件分析评论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和从事新闻评论能极大提高人的素养。 一、双提高 教学宗旨:双提高 一、既使学生系统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准确把关新闻评论的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新闻评论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也注重现代人文观念的思想启迪;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精神和文化素养。 教学宗旨:双提高 教学宗旨: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精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既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熏陶,也注重现代人文观念的思想启迪;努力提高大学生母语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精神和文化素养。 1、锻炼出 “上‘天’有路,入‘地’有门”——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上着“天”,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工作意图;下着“地”,就是充分了解下情,了解实际,了解群众。 社会活动家的主要特点,在于联系群众,懂得群众的心。 写新闻评论就是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的工作意图;一头是群众的要求、愿望,社会的实际情况。 社会是评论工作者的大课堂。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注意从社会动向中了解群众的情绪、意愿,了解政治发展的趋向,从而在头脑里形成评论的信息,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这是评论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社会素养的锤炼。 总之,评论工作者在实践中能培养一种能和各种人接近、同三教九流交往的品质和本领。能善于同人打交道,交朋友,使他们乐于跟你谈心交心,说真话。要使同你接近谈话的人感到你是平易近人的,是诚实可靠的、能够信赖的人。 2、培养出 “目光四射,触觉锐敏”——政治家的眼光 一个新闻评论工作者,蕴含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目光四射,触觉锐敏,能在风起于青苹之时就识别到风向,对于新出现的社会动向、社会思潮能敏锐地辨别,清醒地分析,并作出明确的政治判断,从而产生写作评论的欲望和激情。 敢于开第一腔,也就是敢于提出新问题,议出新见解,敢于写出新观点,闯出新天地,这也是评论工作者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养。 要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立场,坚定的信念,潜心钻研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这也是对党的新闻评论工作者一条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所以,我们撰写新闻评论,千万不能从自己的兴趣情感出发,而一定要站在党的立场,体现党的重要思想、部署、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声音。(从大局着眼) 为什么总是提倡新闻评论工作者读一些领袖人物的评论文章,像毛泽东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是着眼于他们总揽全局的政治胸襟,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能够把握宏观的政治形势,善于写那些“指点江山”式的高谈宏论;二是在此基础上,写那些生活小事,能够从思想境界的高处,从理论的深度上认识问题。 3、形成“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理论家的头脑 评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观察社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 评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而主要表现在开动脑筋,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新问题,把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升到理论上来作透彻、精辟、深刻的分析,从而帮助广大受众解决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评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主要标现在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观察社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评论员所应具有的透视力和剖析力。 4、具有“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杂家的智能 评论工作者要有比较全面、扎实、广博的知识。 评论的严密论证需要有逻辑知识;评论的巧妙构思需要有文学知识;评论语言的准确生动需要有语法修辞知识;评论的精辟论述、典故运用、背景穿插更离不开历史知识。 新闻评论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问题,要求评论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多多益善。 新闻界的老前辈邓拓 他博览群书,学精才广,无论写新闻报道还是撰写社论、短文、都“笔走龙蛇”,游刃有余。论历史,他是有名的明清史专家,18岁在上海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同盟,23岁发表专著《中国救荒史》,建国后又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和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学术委员。论新闻,他25岁任《晋察冀日报》社长,30多岁任《人民日报》社长,写过上百万字的社论,是著名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