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化906.ppt

发布:2017-06-10约2.1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8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8.1 碰撞理论 (1)理论要点 §11.8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8.1 碰撞理论 (2)速率方程 §11.8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8.2 过渡状态理论 理论要点: §11.9 催化作用的通性 9.1 催化作用的类型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1.9 催化作用的通性 9.3 催化作用的一般机理及反应活化能 (1)催化作用的一般机理 §11.10 多相催化反应 10.1 多相催化反应的基本步骤 (1)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 §11.10 多相催化反应 10.2 表面反应控制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只有一种反应物的表面反应 * 反应速率理论研究的根本目标是从分子运动论及物质微观概念出发,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反应速率的本质,并由分子参数预测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从而在理论上得到速率常数及反应速率的内在规律 碰撞理论是1916-1923年由路易斯等人在接受了阿伦尼乌斯关于“活化状态”和“活化能”的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 ★分子A与分子BC要实现基元反应A+BC→AB+C,它们首先必须相互碰撞,有效的碰撞即发生反应 ★分子A与分子BC在两个分子中心连线方向上的相对平动能必须超过一定的阈值εc,称为阈能 ★分子A与分子BC可假设为硬球,它们的相对运动可遵循统计分布,可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公式描述 ★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分子,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还有一个方位问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将碰撞理论得出的速率常数的表达式与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解释阿伦尼乌斯方程中Ea与A的物理意义 碰撞数ZAB: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分子A与BC的碰撞次数 活化碰撞分数q:碰撞分子对的碰撞动能大于阈能的活化碰撞数占碰撞数的分数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过渡状态理论是1932-1935年由艾林等人首先建立起来,又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反应物分子必须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A…B…C,它表示旧键开始松弛和新键正在形成过程,相当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最高点的分子构型 ★反应的速率由活化络合物分解为产物分子的过程所控制 ★活化络合物可能分解为原始反应物,并迅速达成平衡,也可能分解为产物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只需要很少的量就能显著地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及数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称催化剂,催化剂的这种作用称催化作用 (2)催化作用分类 ★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数量都不变 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类:正催化作用、负催化作用、自动催化作用 按催化剂与反应系统的相态分类:均相催化作用、多相催化作用 9.2 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系统的始态、终态,也不会改变反应热 ★催化剂对反应的加速作用具有选择性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催化剂与反应物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表观活化能,或增大了表观指前因子 (2)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的基础 (2)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 动力学控制:扩散速率大于表面过程的速率 外扩散控制:外扩散较慢 内扩散控制:内扩散较慢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