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高考全国卷I理综化学部分解析.doc

发布:2016-12-25约5.6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高考全国卷I 理综化学部分解析 ( 湖北云梦一中 周艳红 孙琼霞432500)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 、Ba2+、Cl- 、NO3- B.K+、AlO2-、 Cl- 、SO42- C.Ca2+、Mg2+、NO3- HCO3- D.Na+、Cl- 、CO32- 、SO32- 解析:Na2O2 具有强氧化性,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之共存,D项中有还原性的离子SO32-,排除D;Na2O2 与H2O反应生成NaOH,A项中NH4+不能与OH- 共存,排除A;C项中Ca2+、Mg2+、HCO3-不能与OH- 共存,排除C;B项中的所有离子均能共存。 答案:B 7、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SiO2 CaCl CBr4 CF2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解析:晶体熔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同为分子晶体且组成和结构相似,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因此选A。 答案:A 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解析:由名称分别写出各项中的结构简式可知A、B、C是同分异构,D项中甲基丙烯酸比甲酸丙酯少两个H,既不同分也不异构。 答案:D 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解析:解答此题采用实例法,A项中两元素可形成LiCl 、B项中两元素可形成H2O2 、C项中两元素可形成C2H2 、D项中两元素可形成Mg3N2 ,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 答案:D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解析:A项中CO2是直线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错误;B项中CH4、CCl4均为正四面体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正确;C项中F 、Cl、 Br 、I 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他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错误;D项中CS2、C2H2是直线型分子,H2O是V型分子,错误。 答案:B 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解析:由反应可知此反应为压强减小的反应,反应放热。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T升高、P增大,平衡逆移,NO的含量降低、达平衡的时间缩短,A、B正确,C错误;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只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D正确。 答案:C 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 解析: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为:A- +H2O HA +OH- B- +H2O HB +OH- ,此题要用到盐水解时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规律为:其一,被水解的离子浓度大于水解得到的粒子(包括分子和离子)浓度,其二,酸越弱,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运用两规律可得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B-)>c(A-) >c(OH)c(HA)c(HB)c(H+),因此A正确。 答案:A 13、电解100mL含 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mol/LAg+ B.0.02mol/L Zn2+ C.0.20mol/L Cu2+ D.0.20mol/L Pb2+ 解析:电解时阴极上溶液中离子的反应顺序为Ag+ >Cu2+ >H+ >Pb2+ >Zn2+ ,A项中Ag+ 先反应,H+后反应,可得到Ag1.0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