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最新心肺复苏指南.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美国心脏协会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
电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加强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15 年前后发表的研究表明:
(1) 尽管在实施《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
(2) 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
(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 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 (30:2) 并未更改
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1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速率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 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至10次呼吸);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程序的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
参与制定《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付出努力是值得的;2010与2005年AHA心肺复苏
主要更改的内容;8;婴儿: 不足1岁
儿童: 1 岁至青少年(青春期)
成人: 青春期以上
;1. 判断意识和呼吸
2. 启动EMSS(呼救)
3. 判断脉搏(C)
4. 胸外按压(A)
5.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B)
6. CPR(30:2)
7. 早期除颤(AED);确定现场安全”现场安全“
拍打双侧肩膀,大声呼叫:“你还好吗?”,左右耳各叫一次
观察有无正常呼吸(濒死呼吸)
;1. 观察有无正常呼吸
改变:取消“一看、二听、三感觉”
方法:观察胸、腹部呼吸运动
濒死呼吸、喘息
——按无呼吸处理
Why?
——减少时间延误,尽早胸外按压
——简化流程,易于操作;启动EMS系统(120)
注意事项:
单人:先120、AED,再CPR
多人:一人CPR,其他120、AED
心脏原因:先120、AED,再CPR
淹溺、窒息:先5周期CPR,再120
注:AED(体外自动除颤)
;根据不同场景确定呼叫内容:
病房——“请您快叫护士,带抢救物品和AED﹗”
院内非病房区域——“请您赶快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
过来抢救病人,拿AED﹗”
院外——“请您帮打120,拿AED
尽快回来帮忙﹗”
注意:呼叫时一定要指定某人,
并确定该人已去呼救
; A-B-C: 开放气道 人工通气 胸外按压
C-A-B: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通气
Why?
——于存活方面,无明显益处
——胸外按压是最简单的技术,
所以是进行复苏时遇最小障碍的
;16;部分成人心脏骤停患者有心室纤维性颤动(VF)/无脉性心室心搏过速(VT),所以必须
胸外按压
及时除颤
胸外按压可以迅速开始(不需器材)
打开气道和提供通气将会延缓救治措施
通气只会延迟18秒或更少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即C-A-B,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患者体位:
仰卧在硬质的平面
摆放方法:
患者面朝下时,应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线上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
非医务人员:不需要检查脉搏
方法:用食、中手指找到甲状软骨,平行侧滑到与抢救者同侧的胸锁乳突肌与颈前肌之间的肌间沟内
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小于10秒(5-10秒);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
按压深度:至少5cm
位置:胸骨下二分之一(乳头连线法)
;胸外按压方法
肘关节伸直,双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