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从百草和到三味书屋〕.ppt

发布:2017-05-06约6.28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1. 本文课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3.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如何?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4.第9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课堂检测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 》散文集有《 》        2.给下列词语中红的字注音。(并注意其写法)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 敛( ) 脑髓( ) 桑葚( )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 人声鼎沸(  ) 作业 1、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把本节课的考点总结到语文笔记上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皂荚树 斑蝥 覆盆子 何首乌 黄蜂 叫天子(云雀) 木莲藤 桑椹 蜈蚣 蝉 菜花 菜花 蟋蟀 蛉 三 味 书 屋 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 三 味 书 屋 这是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 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看 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课文分析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分析课文(第二段)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 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2、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整体 局部 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 蝉、黄蜂、叫天子、蛉、蟋蟀、蜈蚣、斑蝥 听蟋蟀、油蛉弹唱、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4 3、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 觉到 觉到 觉到 觉到 觉。 视 触 听 视 形态 色彩 滋味 形态 声音 动作 味 4、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 、 、 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 、 、 来写。 6、这段景物描写,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我”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 B、表现“我”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依恋。 C、表现“我”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深切喜爱。 D、表现“我”在百草园所感到的无限乐趣。 C 四、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环境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百草园的美景那么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