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要求:
考点 目标要求 具体目标归纳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识记、理解、分析、运用 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资产生、曲折发展及其原因
列强侵略、洋务运动、民资产生之间的关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探讨影响民资的因素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识记、理解 近代服装、食品、建筑、风俗的演变,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新风尚,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变迁,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报刊、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点15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考点梳理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原因—过程—影响)
1.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原因):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许多政治经济特权。(岳麓版)概况: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但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凭借低关税等特权,以低廉的价格大量的涌向中国市场。(岳麓版)影响:①给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造成极大的冲击,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②使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世界资本主义 市场的附庸。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过程:①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②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取代土纱,是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后来,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的“耕”“织”分离。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的劳动力,未破产的手工业者靠买洋纱织布,都以不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③从地域上看,首先遭到冲击的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较快;其他地区特别是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迟缓。
3.影响: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2.兴起: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恭亲王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3.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是官僚资本主义性质。②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这些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失败。
5.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开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条件: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
2.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一批民族工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3.特点:①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②资金少③技术力量薄弱④地区分布不平衡⑤在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步履维艰。
4.影响: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考点16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初步发展: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概况:中国出现一个兴办工业的高潮,涌现出张謇、容宗敬、容德生等一批实业家(岳麓版)。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2.短暂春天: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②民国南京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实业救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