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1 地球运动规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最新考纲 切脉高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应用、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专题福建最近几年出现的知识点如下:2010年时间计算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011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2012年考查时间计算和日影朝向;2013年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体系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典题例证明思路]
(2013·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
(1)据上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2)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
(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
第(1)题,主旨词是“拍摄地点”,限制词是“据上图判断”,分析时要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判断。第(2)题,主旨词是“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限制词是“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分析时要把握住“恒星的视运动实质上就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这一基本思路。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
从题干中“恒星____________”可知要从地球________运动方面分析解答。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
2.常见误区要避免
第(1)题,注意不到图中北极星仰角大小的信息,联想不到北极星只能在北半球夜空看到和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等知识。第(2)题,不能把“恒星的视运动”和地球自转联系起来分析。
【自主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
[规律方法巧运用]
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总结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 冬季 夏季 地球自转 形成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1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常用周期为1个太阳日(24时),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外都为15°/h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少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多 地球公转 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有一夹角(黄赤交角),太阳位于近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自西向东运动,周期为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晨昏线 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昏线西移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易错易混
(1)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
①从时间上区分:远日点的时间是7月初,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初,冬至日的时间是12月22日。
②从公转轨道位置上区分
近日点在冬至日的东侧,远日点在夏至日的东侧。
(2)春分与秋分
①春分日: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穿过赤道的时刻。
②秋分日: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穿过赤道的时刻。
[触类练习要旁通]
1.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1)~(2)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1月 B.60°、7月
C.60°、1月 D.30°、7月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地理(福建专用) 时间的计算
[典题例证明思路]
(2013·高考广东卷)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