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治: (1)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政事
(2)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
(4)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条件: (1)根本条件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2)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
(3) 经济发展,造船水平高,郑和的吃苦耐劳等
(1)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中(台湾),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
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唐朝时西藏地区称为吐蕃;吐蕃与唐朝曾保持着长期联婚、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说明汉藏“和同为一家”。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了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由宣政院管辖。
清朝时,顺治帝 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 “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 又赐予五世班禅为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驻藏大臣。这使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更直接、更为加强了。;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2、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3、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3、影响: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15 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1689年,中俄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方? 面;项? 目;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 2)规模: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一、背景: ;和约;4、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知史鉴今:; ; ; ; (1)南京:建业、建康、建邺、应天(2)北京:幽州、涿郡、燕京、南京、中都、大都、京师、北京、北平
;(1)社会方面: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变化;
(2)经济方面: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3)思想观念方面: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士、商、农、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