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考
覃正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战略方面考虑,目前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这就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注重科学规划,探寻构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当前要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观的宣传教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思想的宣传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和主线。通过加强指导思想的宣传教育,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的全体党员干部,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强大动力。二是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端重要性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解决这个重点难点问题;只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才能抓住农村党的工作的主要任务,抓住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通过宣传教育,要使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中央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有什么好处,从而统一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切实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教育。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们的市场意识还不是很强,自给自足的思想包袱还比较重。这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教育,让农民早日摆脱小农思想的束缚,形成浓厚的市场经济意识,开阔眼界,走向市场。农民们一旦形成了牢固的市场经济意识,自觉自愿闯市场,必将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次革命,极大地促进农村又快又好地发展。四是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教育。知识就是力量。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没有专业技术知识,要实现闯市场的梦想,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要通过专业技术教育,使农民们有一技之长,从而为农民们闯市场创造条件。加强对农民们的专业知识教育,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紧要。五是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章教育。要通过党章教育,使村党组织负责人成为合格的基层干部,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使村党组织成为优秀基层组织,从而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村广大党员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从而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有力的政治保证。
其次,要注重科学规划。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二十字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坚持第一要务就要牢牢抓住发展不放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拓展发展思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使农村经济有大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把握基本要求就要千方百计促使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的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更加富裕;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树立精神支柱就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敬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创造重要条件就要加强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推进农民生活方式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提供政治保证就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意志,做到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显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是对新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它包含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运用战略思维,既着眼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不加强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依然像过去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必然事与愿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
再次,要探寻构建模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