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

发布:2017-02-04约8.8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新加)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 理论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3、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 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 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 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 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 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③假如否认运动,就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④假如否认物质,就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7、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限的、暂时的; ②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如果否认运动,夸大静止,就犯了形而上学不变论错误; ④如果否认静止,夸大运动,就犯了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8、实践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基本形式(★★) 含义: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①认识关系:认识与被认识; ②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 ③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 客体对主题有制约作用。 基本特征:①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社会政治实践 ③科学文化实践 9、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①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