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具制造流程研讨.ppt

发布:2017-03-21约5.8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 紋面or光面。其材料是什么?透明性怎樣?使用要求高不高,哪些部位需要注意的(如輪廓線是否要求特別清晰)等等 結構合不合理?膠厚情況是否合理?拔模斜度是否夠?哪里應該做鑲件,合不合理? a.倒扣(檢查膠件是否有倒扣或者拔模角不夠問題,一定要有倒扣的,其區域是否可以做斜頂) b.膠件出模方向(特別是內部件,其出模方向如何選擇問題) c.后模骨的出模方向(有配合要求的一定要給出模方向,其他沒配合要求的骨位可不給) d.對于一些特別要求的,如輪廓線要特別清晰,一定要做尖角,后模是外露的并特別要求高光,不能布頂針的區域等評審時要指出 2.是否噴油,電鍍,絲印等要求(結構設計開始階段需考慮,特別是配合部位尺寸) 噴油:将产品表面喷上一层涂层从而得到特殊的效果。喷不同的油所得到的涂层厚度不同(也不均匀),设计时相配的地方要适当加大间隙, 如按键单边加大0.1mm左右较为保险(Vtech 规定面壳按键孔不能喷到油) 電鍍:在真空條件下, 通電加熱金屬(鋁)絲, 霧化成離子狀態並均勻附著于轉動的工件表面上。(厚度0.02~6mm) 對于有配合、運動要求的電鍍件(按鈕等), 其真空電鍍的總厚度,需與電鍍廠溝通后,出spec嚴格控制,一般按鈕盡量要在0.1mm以內。 * 總結:發圖前對于膠件的基本檢查和结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零件结构相对于模具制造方面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倒扣,前后模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出模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尖、薄钢位,分模线是否合理、可否简化,是否有足够脱模斜度,是否可以通过改良零件结构设计来简化模具结构,膠件哪些位置不能布頂針…… b. 零件结构相对于注射成型是否合理:是否膠厚均匀,是否有局部薄(或)厚胶 c. 入水方式和入水位置确定:采用哪種入水,如果潛膠片方式,如果可能對裝配有干涉的要指出來(兩板模三板模) d. 特别模具结构的确定(如行位、斜顶等) 行位線如何,斜頂的行程是否足夠等 选择注射机: a.鎖模力 理论锁模力=投影面积/25.4/25.4×材料压力系数(因为材料压力系数单位是Tone/in2),1in=25.4mm 理论锁模力0.9注射机额定锁模力 b.射膠量 0.15额定射胶量正常使用射胶量0.85额定射胶量 c.容模尺寸 * 模具支撑结构确定,模具大致结构确定,模肉钢材材料确定 可否自动化生产 * 流道尽量短,考虑进胶平衡和压力平衡 封膠距離:小膠件最少封膠距離為5mm 運動干涉:特別注意行位和頂針的干涉,斜頂的干涉 提问:为什么司筒位置要避开顶棍孔位置? 由于司筒针要固定在地板上,若地板中间有顶棍孔就不能固定司筒针。 如果不能避开的柱子只能做镶针。 電池兜鑲件的想法,一般如圖所示。(利于修正外形尺寸) 非必要情況最好不要在斜面上布頂針,一定要在斜面上布頂針的,頂針必須做定位而且頭部做防滑。 结构设计考虑顶针的布置,顶针位置尽量做大,能够布大点的顶针。 司筒的应用:VTECH规定柱子高于10mm必须用司筒。 司筒柱子设计尽量不要太高,避免过小过高的柱子。 (注意:由于司筒需訂購,模廠沒有備用,訂購最少要四天時間,改模時要增加司筒的必須考慮好改模的時間) * * 模具制造流程 (注塑模具)制作过程主要有 接受任務 模具設計 模具制造 模具檢驗及試模 改模及修模 模具保養 一、接受任務 塑膠模具的制作首先是由客戶工程人員提供產品圖紙給到模具制造商,制造商通過成型塑料制作的任務要求,收集、分析、消化產品資料的過程,此為接受任務。 1.塑件制作要求 了解制件的用途、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絲印、钻孔等后加工。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工藝資料 了解進膠方式、啤機型號、塑料材料性能、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和是否后加工,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反射性能、胶接性(如超聲)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選擇成型設備 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