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章心理的实质及其发展.ppt

发布:2017-04-21约1.23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及其发展;第一节心理的实质 关于心理本质的哲学探讨 唯心主义心理观:“天下无心外之物”([明]王守仁) 唯物主义心理观:强调物质第一性 庸俗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分泌物 辨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构成: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神经元;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表面分区;大脑表面的中枢分布;(二)心理的产生方式是脑的反射;2、反射弧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 反射弧的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射弧示意图;3、反射的环节: 开始环节 中间环节 终末环节;反射的反馈 效应器的活动会重新成为刺激引起反应。 反馈的存在说明反射不是单向的一次性的活动。;反馈模式示意图;4、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 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其反射弧是固定的神经联系。;(2)条件反射 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其反射弧是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 ;巴甫洛夫的实验装置;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5、两种信号系统 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 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第二节 个体心理的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方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三)心理年龄特征 1、含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二、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因素;几种主要观点;(一)生物因素的作用 1、遗传素质 :指所有遗传的生物性状。 2、作用: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基础,也限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幅度;是形成个体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潜在因素 3、生理成熟: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它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的物质前提,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关键期是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经过20多年对1000多人的追踪研究得出了一个令教育界震惊的结论:;(二)环境的作用 1、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方向、趋势、速度和程度。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主观因素------需要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斗争 2、需要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