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十一课第1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课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型:新授课 使用时间 : 月 日 星期
【学习目标
识记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学习重点、难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作业反思】
【基础梳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方面,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 。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 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 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 决定着 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表现为它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 和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
3.实践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 奥秘的的钥匙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_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2)作用: 决定着社会的 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表现
① 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力的状况决定 的性质。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或 作用。
(2)意义: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的 的联系,这是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表现
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
②经济基础决定 。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 和完善,否则就会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意义: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 的必然的联系,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状况的 。
4.地位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 始终的 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 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即 、 加以解决。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合作探究】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课堂探究:(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堂探究:(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指:
(2)社会意识是指: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课堂探究:(1)在社会主义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