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考必修一考点解读.doc

发布:2017-06-08约3.6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解读 必修一 政治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理解: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2)、来源: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最大特点,也是核心内容) B、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宗法等级制度 (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关系(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5)、意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理解: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授民授疆土”) (4)、诸侯的义务: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5)、实质: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等级制度 (6)、意义: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扩大了统治区域,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第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短命而亡。 第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才能) C、隋唐到清朝(1905年)主要是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⑴原因: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⑵内容: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⑶作用:王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集权 得到加强。 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 ⑴措施:①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⑵评价:①积极: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逐渐导致 官僚 机构膨胀和 军队 不断扩充,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 积贫积弱 的祸根。 第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响(理解) ⑴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①内容:根据 财产多寡 ,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②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⑵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陶片放逐法 ②影响: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⑶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 ①内容:所有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扩大权限;提高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②影响: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发展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第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第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第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课 鸦片战争第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课 辛亥革命第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第课 抗日战争第17课 解放战争第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系统的阐述。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