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设计(三)_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设计(三)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能力目标
1.利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事例来分析、理解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2.讲授知识点时,注重学生对案例的主动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懂得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能意识到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明确青少年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光要勇气,更要有智慧,增强学生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逐步培养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难点
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粗读本课的课题、框题、目题、然后写出本课知识结构框架。
本课知识结构表
一天晚上,中学生刘爱娟、田玲、张萍看完电影骑车回家。突然,一个黑影从小树林里窜了出来,朝骑在后边的田玲扑去,“啊!救命!”田玲惊叫一声,连人带车被推倒在地。刘爱娟赶紧下车,一边叫喊着:“抓坏蛋!”一边奔过来,附近没有人家,又没有过路人,所以无人来相救。骑在前面的张萍,已在夜幕中消失。“一定要要保护田玲。”此时,刘爱娟只有一个念头。她使劲揪住坏蛋的头发往后拉,那坏蛋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爱娟想;“应该给坏蛋留点伤,好让警察叔叔抓住他”。她急中生智朝坏蛋的手咬去,“呀!”坏蛋疼得松开了手。爱娟又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朝坏蛋脸上扬去,坏蛋被泥沙眯得睁不开眼,田玲乘机挣脱了。张萍害怕,骑车飞也似地跑回家。其父得知此事抄起一把铁锹在张萍的带领下骑车赶往出事地点,刚一出村就碰到刘爱娟和田玲。当天晚上,刘爱娟在父亲和村长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了案。第二天下午派出所根据刘爱娟提供的线索,抓住了坏蛋。
提问:上述案例刘爱娟同学的行动为什么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好评?
张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身边的案例,引起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思考;从学生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对社会上违法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社会上违法犯罪现象由无奈到理性的思考。)
刘爱娟同学的行动这所以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好评,因为她用法律赋予的正当防卫的武器保护了同学田玲、战胜了罪犯。好的行为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张萍同学在危急关头,没有停车相救,反而飞车回家的做法是不妥的,但她叫了人也是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方法之一。
讲授新课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对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利益有什么意义?法律给我们哪些武器?
这就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问:上述案例中刘爱娟同学咬伤坏蛋的手,又在当天晚上在父亲和村长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了案,对破案有什么作用?刘爱娟同学保护同学抓获歹徒的事迹受到学校的表彰,也受到法律的支持和鼓励在哪些法律中有明确规定?
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
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
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教师讲述:我国宪法第41条、刑法第254条、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昆明市人民银行分理处的营业员林茨、戴书华值班时,与持刀抢动的歹徒拼死搏斗。戴书华不幸牺牲,林茨身负重伤12处。但就在罪犯纵火时,林茨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斗争,用身躯扑灭火焰,然后,跌跌撞撞前去报案,使公安机关及时抓获了罪犯。
提问;营业员林茨、戴书华奋不顾身保护的是谁的财产?林茨在身负重伤12处的情况下仍用身体扑灭火焰,并跌跌撞撞前去报案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和觉悟?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
青少年必须从小培养这种高尚品德,见义勇为,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做斗争。
有人看到违法犯罪现象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是十分有害的
武汉广播电台记者、共产党员杨威在汉口闹市区的一家餐馆就餐地,发现一个正在扒窃的歹徒。杨威一把抓住歹徒的衣领,大喝一声:“快把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