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精选.ppt

发布:2017-06-07约4.62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心理学教研室 陈端颖 互联网的历史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朝野的巨大恐慌。大家感觉国家安全遭遇了威胁。军队和政府的信心一落千丈。保洁公司前任销售经理内尔·麦克罗伊临危受命,担任了美国国防部长。 1958年1月7日,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正式成立,开始努力改进美军的通讯网络,把“中央控制的通讯网络”改变为“分布式通讯网络”。 1969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没有中央控制的分布式网络在美国诞生,以高级研究规划署的英文简称来命名,称为阿帕网(ARPA)。 互联网的历史 互联网在商业化之前,主要用途是军事、科研和教育。上网费用昂贵,操作也异常的复杂。传送的信息主要是文字,没有图片。 1994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互联网联通。这是中国最早与互联网联通的单位。 商业的界入改变了互联网的命运。商业公司降低了上网的费用;开发了浏览器,使上网基本上不需要任何专业培训;网上传输的内容也由文字发展到图片、声音、视频。 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 互联网的特征 开放性与全球性 低准入、无边界、无限扩张的“城市” 对用户、服务者、未来的开放性 “地球村”、“电子社区” 虚拟性与隐匿性 关系虚拟、物质虚拟 广容性与丰富性 海量信息,无所不包 平等交互性与去抑制性 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 都没有绝对发言权,但都有发言权。 平等性也导致了去抑制性和弱的社会规范性,互联网是一个最为彻底的无政府主义的地方。 沈阳张雅发帖单挑 冒名男友遭网络暴力袭击 2008年5月21日,国外最大视频网上出现一段长4分40秒的视频,在视频中一名女子身处网吧,用很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肮脏字眼充斥其中。她对地震表示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随后不到1个小时,该视频被中国网民链接到了天涯、猫扑等国内大型论坛上。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搜索令”发起。 QQ密码被网友攻破,半小时不到,有匿名网友发帖称得知该女子的详细信息,她的身份证号、家庭成员、具体地址、工作地点,甚至父母亲和哥哥的电话全被“挖”了出来。 21日下午1时,沈阳市公共安全专家局苏家屯区分局根据网上提供的该女子的信息资料,在一家网吧将其抓获,后将其拘留。警方称,该女因对网吧停止游戏娱乐活动不满而录制了辱骂视频。她已对自己的言论表示忏悔和道歉 互联网与大学生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这些事实都表明,青年大学生始终是互联网的忠实追随者,上网正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 小方,女,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几个月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情投意合”的网友,随后陷入“网恋”之中,经常与对方聊到深更半夜,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不久,小方约“网上情人”见面。见面当天,她等了几个小时,网友却迟迟不露面,小方开始绝望,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嘲笑自己,最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学校的。从此,小方的情绪有些失常,她认定这是同班的一位男生在网上化名同自己开玩笑,质问无果。小方执意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始终纠缠不休。不久后,小方被送进精神病院,经诊断,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调试 一、网络偏差行为的界定 所谓“网络偏差行为”,是指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适应行为、反社会行为或非社会行为的总称。包括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一切可引起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以及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各种现象。 网络偏差行为的种类 网络焦虑症 网络孤独症 网络身份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网络欺诈与犯罪 网络成瘾综合症 (一)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是指“上网使用者达到一定的时间量后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知功能、情绪情感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甚至生理活动,已偏离现实生活,受到严重伤害,但其仍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包括如下症状: 第一,网络成瘾耐受性 第二,强迫性上网症状 第三,网络退瘾症状 第四,网络成瘾相关问题 你是否患有“互联网依赖症” 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 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 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 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 由于互联网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 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 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 在上面八个问题中,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五个问题的回答是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