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发布:2025-04-08约7.3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动运送模式图移位构象改变ADP+PiATP结合再循环恢复原构象细胞膜外细胞膜细胞膜内4.基团移位(grouptranslocation)一种由复杂运输酶系统参与的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特殊主动运送方式需要消耗代谢能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对被运输的物质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底物在运送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与普通的主动运送相比,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特点:基因移位主要存在于厌氧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也主要是用于单(或双)糖与糖的衍生物,以及核苷与脂肪散的运送运送机制依靠磷酸转移酶系统,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包括3种不同蛋白参与:HPr、酶1、酶2运送步骤: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把HPr激活。酶1PEP+HPr丙酮酸+P-HPr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01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02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被转运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上的磷酸激活,并通过酶2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到细胞内。03酶204P-HPr+糖糖-P+HPr05酶2是一种结合于细胞膜上的蛋白,它对底物具有特异性选择作用,因此细胞膜上可诱导出一系列与底物分子相应的酶2。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比较项目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移位特异载体蛋白运输速度物质运输方向胞内外浓度运输分子能量消耗运输后物质的结构载体饱和效应与运输物质类似物例如无慢由浓至稀相等无特异性不需要不变无无竞争性水、氧、乙醇等小分子有快由浓至稀相等特异性不需要不变有有竞争性硫酸基团磷酸基团有快由稀至浓胞内浓度高特异性需要不变有有竞争性氨基酸、乳糖有快由稀至浓胞内浓度高有特异性需要改变有有竞争性葡萄糖、果糖、脂肪酸膜泡运输memberanevesicletransport01主要存在与原生动物中(特别是变形虫)中,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将营养物质包围,形成膜泡,而进入细胞内的一种运输方式。02胞吞作用胞饮作用03定义: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特点: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且应比例适当。所以一旦配成必须立即灭菌。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第四节培养基(medium)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目的明确)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营养协调)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条件适宜)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经济节约)最后应灭菌处理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Luria-Bertani)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真菌:查氏合成培养基PDA(Potato-Dextrose-Agar)酵母菌;麦芽汁(一)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即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其对营养物的需求差异很大。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做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有机物的种类需适应所培养菌的特点。按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来说,它们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也不同: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营养:有机体吸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就称为营养物质。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三节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第四节培养基 MicrobialNutrition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NutritionalRequirementsofMicrobialCells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一)化学元素(chemicalelement):大量元素(macroelement):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其中前六种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微量元素(traceelement):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