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滑桩桩技术交底.doc

发布:2018-04-21约1.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滑桩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段属溶丘谷地地貌,地面高程1355~1375,相对高差5~20m,植被发育,部分山体灌木茂盛,有村道可达线位,交通条件一般。段内地表表层覆盖红黏土,褐黄,褐灰色,硬胶状,含约10~30%白云岩,灰岩质角砾,直径2~20mm,局部具弱膨胀性。厚2~7m,厚薄不均,低洼处较厚;丘坡上较薄。下伏基岩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灰白,浅红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为主,夹薄层状。岩质较坚硬,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风化不均,DK7+740~DK7+780附近夹页岩。DK7+594~DK7 +708段长114m右侧设置预加固桩及桩间路堑挡土墙。预加固桩共设桩20根,桩间距为中到中6m,最大桩长14m,最小桩长11m,桩身截面0#—5#2×1.5m,6#—9#2.5×1.5m10#—18#2.5×1.75m,19#—20#2×1.5m;桩靠线右侧边缘距线路中心距离7.5m,桩具体布置及桩顶标高见正面设计图;桩身采用C30砼浇注,锚固桩采用个别设计,详见相应桩号的桩结构设计图,锁扣护壁按“久永施路专-16”设计图,采用C15砼浇注,桩间设内挂式挡土板。板的尺寸及施工注意事项详见挡土板结构设计图。 二、施工准备 约束桩施工前应首先准备测量等有关施工技术资料 场地平整:整平孔口地面,设置截、排水及防渗设施;雨季施工时,孔口应搭设雨棚。孔口地面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埂 场地平整完成后,应对桩井进行精确放样,并放出桩位的纵、横护桩,以便控制桩井的结构尺寸及垂直度。 备好各项工序的机具、器材和井下排水、通风照明设施。 落实人员调配、施工计划,制定井下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三、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开挖前利用护桩交出中心位置,然后划痕开挖,开挖截面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尺寸。待开挖深度为1.5米时,为防止地面水流入孔内及保证孔口稳定,应立即施工锁口,锁口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露出原地面50厘米,锁口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后,及时恢复孔位至锁口边缘,以利于挖进过程中检查孔位。锁扣、护壁钢筋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再进行下节开挖,每节开挖深度为2米,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护壁采用C15混凝土护壁,护壁混凝土应紧贴孔壁灌注 ,灌注前须清除孔壁浮土;护壁接头不要留在岩石分层、土石分界或土层分界处。 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应搭设牢固的提升设备,选用足够安全系数的吊钩、吊索,提升设备每次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有不合格处应立即更换。 护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撑可于灌注后24h拆除。 当桩井井壁土层稳定性差时,应缩短护壁分节高度,采用0.5~1.0米一节;并加强支护,随时观察其受力情况,及时进行加固,以确保安全。 桩井在挖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桩中心、截面尺寸及垂直度 在挖孔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应立即上报 孔井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做到孔底无松渣、沉淀土 孔井验收,截面尺寸采用制作专门探孔器检测不得小于设计尺寸;桩中心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倾斜度采用线锥检测,允许不得大于孔深的0.5%;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采用测绳检测。 四、施工注意事项 在桩井四周预设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孔内,各桩孔口除留出碴口外,其余部分需满铺木版,防止杂物落入孔内伤人,不施工的孔口全部设井盖覆盖,防止施工人员不慎跌入孔内。 孔内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和安全带,严禁在孔内休息;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锁口、护壁、孔壁,时刻观查注意其变化情况,一旦有塌空迹象及时和地面作业人员联系迅速撤离孔内作业面。 施工前必须检查吊具是否安全、牢固、可靠,地面上桩井周围3m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物资,防止落入孔中伤人。挖出废碴必须远离堆放,以防塌孔。 孔径超过10m深时,应增设通风设备,用鼓风机通过管道向孔底送入新鲜空气,并应经常检查孔内CO2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若超过0.3%,应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不能施工。 孔内作业照明设备,必须使用低压变压器,电压不高于36伏,在潮湿和渗水地区,使用防水灯与保护灯罩。 在挖孔过程中需爆破时,以防安全。一个孔内进行爆破作业,其它孔内的施工人员也必须到地面上躲避,严禁继续作业。 桩井开挖后要及时施工锁口、护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再进行下一步挖孔作业,以确保施工安全。 抗滑桩挖孔作业流程图见下页: 抗滑桩挖孔作业流程图 4 不合格 浇注护壁混凝土 孔桩开挖每1米 平整场地 深度、垂直度、断面尺寸检查 向孔中注入新鲜空气 护壁模型拆除 安装钢筋骨架 护壁混凝土强度≥5Mpa 灌注护壁混凝土 护壁钢筋、模型安装 首次孔桩开挖1米深 桩位放样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结 束 混凝土检验 混凝土输送 灌注混凝土 安设串筒 钢筋骨架吊装 钢筋骨架制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