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现代企业区位理论与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6
第九章 现代企业区位理论与实践
本章教学目标:了解现代企业区位理论的主要模式及其局限性。
本章教学重点: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模式及其对东道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内容:1.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2学时);
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2学时);
3.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模式(2学时);
第一节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一、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1.实现规模效益
(1)企业经营成本
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和
固定资产投资等。
可变成本:一定时期内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原燃料、零部件等费用,但该成本变化并不随产量而等比例增减。
(2)生产规模与规模经济效益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
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optimum size)。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3)规模效益与企业成长
2.实现交易内部化
(1)交易内部化的原因
市场不完善导致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
?(2)交易内部化与范围经济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从而实现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3)交易内部化与企业成长
实现内部交易的动机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战略意义。经济意义在于内部交易可以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战略意义在于内部交易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因此,对内部交易的追求引导着企业不断发展。
3.技术优势的发挥
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趋于在本产业领域内扩张,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原因:一般来说,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的价值很难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为此,具有这些技术的企业通过该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来获取较大的收益。另??方面,进一步的技术开发需要大量投资,这种投资必须有大规模生产才能支持。
4.来自竞争的压力
(1)企业竞争与企业发展
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实现长期生存这一基本目标,企业必须发展。
(2)原因
从积极的方面看,发展企业实力和增加市场地位,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
从防御的角度看,发展是使企业不被竞争对手所击败,从而生存下去的有效手段。例如,企业为取得首先行动的优势,可能采取新的扩张行动;企业为减缓威胁,可能随之向不同区位、不同部分扩张。
5.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1)横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前向和后向)
(3)多样化(同心多样化和复合多样化)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1)企业区位与企业扩张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少部分得到迅速扩张,这些迅速扩张的企业,原始区位起着一定作用。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这里的企业增长提供了优势。企业在这些区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向外扩展。这种向外扩张,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的重心离开原来的始发地。
(2)企业由近及远的扩张原因
早期阶段--小企业获取信息有限。当需要新建工厂时,常建在较近距离内;
同时由于新建工厂与原工厂联系密切,距离也不易太远。
随着企业增大,信息获取量增加,技术发展带来生产联系变化,管理发展
带来组织结构变化,引起企业向远距离扩展。
此外,市场趋于向外扩张也是引起企业由近及远扩张的原因。
(3)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内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就近布局的特点很明显。
外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对于外部增长而言,由于被获取的工厂(公司)原已存在,规划便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在所兼并企业的选择中,多数也要进行比较研究。
2.企业空间扩张过程的阶段划分
阶段Ⅰ:企业形式十分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的生产。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
阶段Ⅱ: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空间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地域分工。一些承担特殊功能的专业化部门出现,这些功能的专门化以及不同区位上工厂的建立,需要更大程度的中央控制。由此,分离出公司总部。其功能是进行总体规划,并协调其它组织单元的活动。该阶段的企业空间格局特点是不同功能部分的空间分工。
阶段Ⅲ: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多样化,组织结构形成多分部结构。每一分部负责一种产品生产,存在于特定的市场、技术和政策环境条件之中。与此相应,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了三个等级:1)高层管理、战略决策,2)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3)企业日常运作管理。
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1)企业空间扩张受两种作用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