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类选择题练习.doc

发布:2016-12-29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类选择题练习 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理生万物 C.心外无物 D.气者,理之依也 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②人皆可以为尧舜 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7、2007年12月29 Et,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 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一说法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知识是进步的阶梯,间接经验的获得比直接经验更重要 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积累更多的主观因素 C.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人们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下列句子中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