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作业题解答(5~7)教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次作业
4.14、改正图题4.14所示TTL电路的错误。 如下图所示:
解答:
(a)、,A,B与非输出接基极,Q的发射极接地。从逻辑上把Q管看作单管禁止门便可得到。逻辑没有错误!
若按照题干中所示接法,当TTL与非门输出高电平时,晶体管Q的发射结要承受高压,必然产生巨大的电流。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基极加一电阻或者在发射极加一二极管。但发射极加二极管后会抬高输出的低电平电压。所以只能在基极加一大电阻,实现分压作用。
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题4.15(a)图中的A输入单元结构。
(b)、要实现由。但题干中的线与功能不合理。若其中一个为高电平且另外一个为低电平时,高电平输出降会往低电平输出灌电流,从而容易引起逻辑电平混乱。为了消除这一效应,可以在各自的输出加一个二极管。
(c)、电阻不应该接地,应该接高电平
(d)、电阻不应该接VCC,而应该接低电平
4.15、试分析图题4.15(a),(b)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答:
图(a)中,单元1实现了A的电平输入,B是A的对称单元。
功能单元2实现了A和B输入的或逻辑
功能单元4充当了Q8管的泄放网络,同时抬高了Q3,Q4管的输入逻辑电平,另外该单元还将或的结果传递给了Q8管
功能单元3中的Q8管实现了非逻辑,Q6和Q7复合管加强了输出级的驱动能力。
综上所述,4.15(a)电路实现功能为,即或非的功能
图(b)中,Q1,Q2管依然实现传递输入的功能,Q3,Q4管实现或非的功能
Q6管和Q5管以及R5,R7共同组成的泄放网络实现了电压的传递
Q9管实现了非功能,Q7,Q8管依然是用来驱动负载的。Q9管和Q7,Q8轮流导通
综上所述,4.15(b)实现的功能为
第六次作业:
5.1已知一ECL电路如图题5.1所示,其Vcc=0V,VEE=-4.5V,VBEF=0.8V,VBB=-1.2V,逻辑摆幅VL=0.8V且对称于参考电压,各管的IE,MAX=5mA,并假设输入和输出的逻辑电平Vi,Vo相互匹配,且忽略基极电流的影响。
(1)试计算电阻R3,R4的数值
(2)试确定电阻R1,R2,和RE值
解答
电路的逻辑功能如下:(1)、当A输入为高电平VOH时,Q1,Q2的发射极c点电位被钳制住,Q1管放大,Q2管截止。(2)、当A输入为低电平VOL时,VBB将c点电位钳制在-2.0V,此时Q1管截止,Q2管放大。
Q3和Q4是单管禁止门射极跟随器,只是起电平传递的作用,并不会改变a、b点电位的输出极性和相位。
因为逻辑电平摆幅为VL=0.8V,且对称于参考电压,则VOH=-0.8V, VOL=-1.6V。
当
e点被钳位在-1.6V,所以Q2管截止,此时a点输出属于低电平逻辑。
当
Q1管截止, a点为逻辑高电平。。此时通过R3的电流最大。
Q2管导通
为了保证电平逻辑正常,当d点电平为高逻辑电平的时Q4管的电流达到最大值IE,MAX。故有 ,
综上所述:
5.2、已知图题5.2中ECL门电路的V+=3V,V-=-3V,VBEF=0.7V,R1=R2=500Ω,RE=2kΩ,假定平Vi和Vo的高低电平预地电平对称,并且当输入为低电平时的空载功耗为20mW。
(1)、计算电阻R4和R5,忽略基极电流的影响
(2)、确定逻辑摆幅,忽略基极电流的影响
解答
若A、B的输入都为低电平的情况下
Q1,Q3管截止,Q2管导通。RE两端的电压为2.3V,通过RE的电流为。通过电阻R2的电流IR2=IRE=1.15mA,R2上的电压降为VR2=R2×IR2=0.575V,Q4管发射极电压为3-0.575-0.7=1.725V,此时Vo输出为低电平,便可列出方程:
.....................................①
若A、B中有一个输入是高电平,则Q2管被截止,此时VO输出为高逻辑电平。同样可以列出方程
……………………………. ②
由于Vo,Vi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相对地对称,所以有
...............................................................................③
又因为在双输入都为低电平的情况下,电路的空载功耗为20mW,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④
上述四个方程联立可得到:
5.3、图题5.3是一个早期ECL电路
(1)、计算输出X处的VOH和VOL
(2)、若要求VY=VX,试计算R1的值。
解答:
(1)当A输入为高电平VOH时,Q2管截止,X输出为高电平;
当A输入为低电平时,Q1管截止,Q2管放大,X输出为低电平。
所以输出低电平为
(2)若要使得VX=VY,则,解得R1=145Ω
第七次作业:
6.2、图题6.2所示的I2L反相器,I0=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