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基本公理案例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就是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到的结论,它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已被人们公认为符合客观现实的真理。静力学公理概括了力的一些基本性质,是建立静力学理论的基础。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一个刚体上的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称二力等值、反向、共线)。如下图所示,用矢量式表示F1=-F2。 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一降落伞重为50N,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750N ,则运动员重力为( )A、750N B、800NC、700N D、50N 公理2: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简称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标明一切力都是成对出现的。这里应当注意,此公理与二力平衡公理是有差别的,此公理叙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二力平衡公理叙述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任意一个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个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滑移到任一点,不会改变该力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 公理4: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临边所构成平行四边对角线来确定。已知有两力F1、F2作用于O点,以F表示其合力, 则F=F1+F2 为求F大小与方向,可用几何作图法或几何关系计算。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共面,且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1、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 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一点。 C、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 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2、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个分力的大小 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的一个分力 C、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 D、合力不可能与其中的一个分力相等 3、某刚体连续加上(或减去)若干个平衡力系,对该刚件的作用效应( ????)。? A.不变; B.不一定改变; C.改变; D.可能改变 4、在网球运动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球拍对网球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网球与球拍撞击时,球拍发生形变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C.飞行的网球不受力的作用 D.网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网球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自由体。位移受到限制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力称为该物体的约束反力。 一、柔索约束: 工程上常见的钢丝绳、传动带、链条等都可以简化为柔索,柔索只能承受拉力。所以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点在接触处,方向沿柔索背离物体,恒为拉力(如下图)。通常用FT表示这类约束反力。 柔索约束与约束反力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并忽略接触处的摩擦时,约束只能限制物体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约束物体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在接触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故约束反力必然过接触点的法向,并指向被约束的物体,称为法向反力。通常用FN表示此类约束反力。如下图所示。 光滑接触面约束与约束反力 三、光滑铰链约束 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