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金融-厦门大学王艺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前已述及,按照贸易收支、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等不同国际收支口径衡量,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经常发生的。巨额的、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均不利于经济稳定和发展,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不平衡的程度和方向,从而产生了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各国政府在调节本国国际收支时,一般都会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来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尽量避免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给国内经济带来消极影响;注意减少国际收支调节措施对其他国家的刺激等。这里我们主要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来进行分析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国内某些经济变量的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在完全或接近完全???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变量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当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只有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些作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干扰自动调节过程,使其作用下降、扭曲或根本不起作用。
1.货币一价格机制
“货币一价格机制”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52年最早提出来的,其论述被称为”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一价格机制”与”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谟的时期,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当代,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的。
在金本位条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黄金外流增加,导致货币供给下降;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物价下降,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也下降,出口增加,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反之,当国际收支出现大量盈余时,意味着对外支付小于收入,黄金内流增加,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物价上升,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也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顺差趋于消失。这一过程可用图1-1来描述。
图1-1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过程图
“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对外币需求的增加使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用图1-2来描述。
图1-2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而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正好相反,这里就不再说明。
2.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会发生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又会削弱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会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及进口需求下降,从而国际收支得到改善。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1-3所示)。
图1-3 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3.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利率水平会发生变动,利率水平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该国的货币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得到改善。同时,利率上升会减少社会总需求,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收支也会得到改善。利率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1-4所示)。
图1-4 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市场失灵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将被削弱或失效,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手段多种多样,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外汇平准基金
中央银行拨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发生短期不平衡时,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从而推出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改善国际收支。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财政政策通常用作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但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货币和收入调节机制,因此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如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削减政府开支,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