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解剖学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10约1.95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入颅后,左、右椎动脉逐渐靠拢,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合成一条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后者沿脑桥腹侧的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两大终支。 (1)椎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脊髓前、后动脉(见脊髓的血管)。 2)小脑下后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是椎动脉的最大分支,在平橄榄下端附近发出,向后外行经延髓与小脑扁桃体之间,分支分布于小脑下面的后部和延髓后外侧部(图20-6)。该动脉行程弯曲,易发生栓塞而出现同侧面部浅感觉障碍(交叉性麻痹)和小脑共济失调等。 图20-8 大脑半球的动脉(外侧面)图20-9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和中央支 (2)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小脑下前动脉 自基底动脉起始段发出,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的腹侧达小脑下面(图20-6),供应小脑下部的前份。 2)迷路动脉(内听动脉) 细长,伴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进入内耳道,供应内耳迷路。约有80%以上的迷路动脉发自小脑下前动脉。 3)脑桥动脉 为一些细小的分支,供应脑桥基底部。 4)小脑上动脉 在近基底动脉的末端处发出,绕大脑脚向后,供应小脑上部。 5)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是基底动脉的终末分支,绕大脑脚向后,沿海马旁回的钩转至颞叶和枕叶的内侧面(图20-7)。皮质支分布于颞叶的内侧面、底面及枕叶;中央支由起始部发出,经后穿质入脑实质,供应背侧丘脑、内侧膝状体、下丘脑和底丘脑等。大脑后动脉起始部与小脑上动脉根部之间夹有动眼神经(图20-6),当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的钩可移至小脑幕切迹下方,使大脑后动脉向下移位,压迫并牵拉动眼神经,从而导致动眼神经麻痹。 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图20-6)。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而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当此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或被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 (二)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深、浅两组,两组之间相互吻合。浅组收集脑皮质及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直接注入邻近的静脉窦;深组收集大脑深部的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两组静脉最终经硬脑膜窦回流至颈内静脉。 1. 浅组(图20-10):以大脑外侧沟为界分为3组:大脑上静脉(外侧沟以上),有8~12支,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和内侧面上部的血液,注入上矢状窦;大脑下静脉(外侧沟以下)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下部和半球下面的血液,主要注入横窦和海绵窦;大脑中静脉又分为浅、深两组:大脑中浅静脉收集半球上外侧面近外侧沟附近的静脉,本干沿外侧沟向前下,注入海绵窦;大脑中深静脉收集脑岛的血液,与大脑前静脉和纹状体静脉汇合成基底静脉basal vein。基底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 。 * 2. 深组(图20-11):包括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internal cerebral vein由脉络膜静脉和丘脑纹静脉在室间孔后上缘合成,向后至松果体后方,与对侧的大脑内静脉汇合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great cerebral vein。大脑大静脉很短,收纳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和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在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注入直窦。 *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有两个来源,即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图20-12)。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和脊髓后动脉posterior spinal artery。它们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节段性动脉(如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等)分支的增补,以保障脊髓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左、右脊髓前动脉在延髓腹侧合成一干,沿前正中裂下行至脊髓末端。脊髓后动脉自椎动脉发出后,绕延髓两侧向后走行,沿脊神经后根基部内侧下行,直至脊髓末端。 脊髓前、后动脉之间借环绕脊髓表面的吻合支互相交通,形成动脉冠(图20-13),由动脉冠再发分支进入脊髓内部。脊髓前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侧角、灰质连合、后角基部、前索和外侧索。脊髓后动脉的分支则分布于脊髓后角的其余部分和后索。 * (二)脊髓的静脉 脊髓的静脉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