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解析.doc

发布:2017-01-25约1.38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一、选择题 (2012海南省3分)图是一个风筝设计图,其主体部分(四边形ABCD)关于BD所在的直线对称,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AD,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BD≌△CBD B.△ABC≌△ADC C.△AOB≌△COB D.△AOD≌△COD 【答案】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知△ABD≌△CBD,△AOB≌△COB,△AOD≌△COD。由于AB≠AD,从而△ABC和△ADC不全等。故选B。 (2012四川巴中3分)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 是【 】 A. AB=AC B. ∠BAC=90° C. BD=AC D. ∠B=45° 【答案】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添加AB=AC,符合判定定理HL。 而添加∠BAC=90°,或BD=AC,或∠B=45°,不能使△ABD≌△ACD。故选A。 (2012贵州贵阳3分)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 A.∠BCA=∠F B.∠B=∠E C.BC∥EF D.∠A=∠EDF 【答案】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90187。 【分析】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一作出判断: A、由AB=DE,BC=EF和∠BCA=∠F构成SSA,不符合全等的条件,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错误; B、由AB=DE,BC=EF和∠B=∠E构成SAS,符合全等的条件,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正确; C、∵BC∥EF,∴∠F=∠BCA。 由AB=DE,BC=EF和∠F=∠BCA构成SSA,不符合全等的条件,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错误; D、由AB=DE,BC=EF和∠A=∠EDF构成SSA,不符合全等的条件,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2012山东泰安3分)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的长是【 】   A.4  B.3  C.2  D.1 【答案】D。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 ∵CD∥AB,∴∠C=∠A,∠CDE=∠AHE。 ∵E是AC中点,∴DE=EH。∴△DCE≌△HAE(AAS)。 ∴DE=HE,DC=AH。 ∵F是BD中点,∴EF是△DHB的中位线。∴EF=BH。 ∴BH=AB﹣AH=AB﹣DC=2。∴EF=1。故选D。 (2012山东淄博4分)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 (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 (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 (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 【答案】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A)由SAS知两三角形全等:(B)由ASA知两三角形全等:(C) 由SSS知两三角形全等:(D) 当顶角为β时,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选D。 (2012广西柳州3分)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 △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PO      B.PQ C.MO      D.MQ 【答案】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知要想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其对应边PQ的长。故选B。 (2012广西玉林、防城港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4对 B. 6对. C.8对 D.10对 【答案】C。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菱形四边形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出答案: 由四个直角坐标三角形可组成6对全等三角形:△ABO≌△ADO、△ABO≌△CBO、 △ABO≌△CDO、△AOD≌△COB、△AOD≌△COD、△DOC≌△BOC; 两条对角分菱形可组成2对全等三角形:△ABD≌△CBD,△ABC≌△ADC。 共8对。故选C。 、题 (2012山东临沂3分)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