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域地理-拉丁美洲讲解.ppt

发布:2017-02-08约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家 近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 巴西 阿根廷 委内瑞拉 墨西哥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肉类加工、机械制造 石油加工 石油加工 (二)、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总结:本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本区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以初级加工为主,本区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 例2、(20110浙江卷)(30分)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⑵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条件:天气多变。 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⑶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由哪些负面影响? ⑷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  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东侧:沿海,航运便利; 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分析亚马孙流域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的原因(8分) (2)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 (3)指出保护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6分) 36.(1)亚马孙流域雨林面积大,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4分);地处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2分);生物循环旺盛,蒸腾作用强(2分) (2) 影响:与①地相比, ②地径流量变化更大(2分) 原因:与①地相比,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其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较小(4分);②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2分)。 或答与②地相比,①地位于亚马孙流域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4分);①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2分)。 (3) 对雨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提供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的保护;建立国际基金。(答对3点给6分)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由于本区都隶属拉丁语系,因此,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的岛屿 西印度群岛 火地岛 中美地峡 麦哲伦海峡 一、组成和范围 南美洲 墨西哥高原 西印度群岛 巴拿马运河 重大作用: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大大缩短北美洲东、西两岸之间航程(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项目 所属国家 地理位置 沟通海洋 可不必绕道的航线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交界处 亚、非两洲 交界处 大西洋 印度洋 非洲好望角 麦哲伦 海峡航线 太平洋 大西洋 巴拿马 埃及 二、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南部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海陆位置: 热带为主,少部分在温带(25oN-57oS) 40oW-110oW(南美洲40oW-80oW) 经纬度位置: 60oW 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南段 墨西哥高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三、地形 地形总特征: 地势西高东 低,西部为 山地,东部 高原平原相 间分布 奥里诺科平原 湿热为主的气候 四、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探究1、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湿热,类型众多的原因: (1) 纬度 因素: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 20℃以上 ; (2) 海陆 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有明显影响。大洲东侧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使得湿热的气候特点更加突出。 (3) 地形 因素:影响显著,表现为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 B、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海拔较高) C、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0S以南的安第斯山 西侧 多雨(属西风带,西风来自海洋,湿润),东侧 干燥少雨(背风坡,风来自大陆) A.从纬度位置看:南美大陆北宽南窄呈倒置的三角形,赤道穿过北部较宽广部位,拉丁美洲热带面积广阔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范围广,气流上升,降水丰富; B.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赤道两侧的信风均来自大西洋,含有大量的水汽; C.从地形的角度看,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湿润气流受安第斯山的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D.从洋流的角度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