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液和血液循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言 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最繁忙的运输网络,通过不同类型的血管系统,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运输到特定的器官排出体外。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来源于心脏,心脏跳动的频率因动物的种类而有很大差别,从大型动物(如鲸)的每分钟十几次,到小型动物(如小鼠)的每分钟数百次,但都会伴随动物的一生。为什么心脏可以“不知疲倦”有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进行体育锻炼时血液如何调配和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供应?有时蹲伏一段时间后突然站起时,为什么会感觉头晕目眩?血液中运输的营养物质如何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的? 本章提要 1、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心脏与血管生理 3、微循环 4、心血管机能的调节 1.1 血液与内环境 体液 body flood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机体细胞所生存的体内环境(细胞外液) 1.2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与机能 1.2.1 组成 液体部分: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 有形成分: 血细胞 1.2.2 理化特性 (1)颜色、密度、气味 (2)悬浮稳定性 (3)粘滞性 (4)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99.5% 胶体渗透压 0.5% (5)酸碱度 缓冲系统 碱贮 1.2.3 血浆 blood plasma 血浆蛋白质 白蛋白(清蛋白) 球蛋白 少、大 纤维蛋白原 补体系统 1.3 血细胞 blood cells 1.3.1 红细胞 RBC a. 形状特点 b. 渗透脆性与溶血 c. 功能: i)气体运输 ii)酸碱缓冲功能 d. 红细胞的生成,破坏及其调节 生成:部位 原料: 成熟因子: 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破坏: 自身衰老 破裂 (小部分) 脾、肝、骨髓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总数目:4000-10000个/mm3 分类:有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 嗜酸性 嗜碱性 无颗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T、B 单核细胞 嗜中性粒、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单核细胞很少,嗜碱性白细胞最少。 功能:保护和防卫 1.4 血液凝固与 纤维蛋白溶解 1.4.1 血凝 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液体的溶胶状态凝结成固态的凝胶状态。 凝血时:从血液流出血管到 出现丝 状的纤维蛋白所需 要的时间 2.5~11.5min(绵羊、马)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1)? 凝血因子 (2)?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 血管内皮 (3)、促凝与抗凝 抗凝:去除Ca++ 去除纤维蛋白原、低温等 促凝:温度 接触粗糙面 补充Vk等 1.4.2 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血液中已经形成凝固状态的纤维Pr,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溶解,血凝块消失。 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形成动态平衡 意义: 1、保证血流畅通 2、维持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1.4.3 血型 Blood Group 概念:同种不同个体因抗原性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的类型 A、B、O 系统、 RH系统 应用: (1)血型与异性双胎中 母犊的生育能力 (2)初生仔畜溶血症 (3)血型与输血 (4)血型与组织相容性 二、心脏与血管生理 心脏与血管构成循环系统,心脏是循环的动力。 心脏之所以能有节律地舒、缩完成泵血功能,其生理基础在于心肌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以及相关的生物电活动特点。 工作细胞: 收缩 特殊分化细胞: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0期:去极化和反极化 Na+内流 -90mv—+30mv 1期:快速复极早期 Na+通道关闭 K+外流 +30mv—0mv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 Ca++内流 K+外流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 Ca++通道关闭 K+外流 4期:恢复期 主动转运 恢复离子平衡 a.?浦肯野氏细胞 b.?窦房结P细胞 2.1.2 心肌的生理特性 (1)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意义: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2)自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