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分析
卢长虹
(岳池县人民医院 638300)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价值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糖皮质激素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41-02
急性肺损伤(ALI)主要是指由各类间接或直接因素所引发的脉细血管内皮以及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肺泡水肿以及弥漫性肺间质[1]。对于急性肺损伤患者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其病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情况严重时还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糖皮质激素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7例女性,63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23—74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72例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28例为感染性急性肺损伤。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gt;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行凝血系统、血气分析、电解质、C反应蛋白、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100—200mg/日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40—160mg/日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7天。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其对比用X2来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gt;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肺损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非心源性疾病在进展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或不全所引起的[2]。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窘迫以及低氧血症,其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非均一性渗出病变。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甾体激素,皮质醇是其主要成分,它具有调节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新城代谢、免疫抑制以及抗炎作用,其在各类临床重症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不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对患者是否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癫痫以及药物过敏等禁忌症进行严格的检查,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受到严重的损害。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药物也变得越来越多,其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业界人士以及患者的肯定,但对于其中最佳剂量仍在研究之中。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糖皮质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不过在对发病早期或中期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最好采用小剂量,以免患者因摄入过多药物而出现毒副反应[3]。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缺氧时间,而且还可以缩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由此可见,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小剂量治疗的方式,对于部分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以便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不同,其治疗效果也大不相同,且小剂量糖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