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及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纵隔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及护理
李玉香 (黑龙江哈尔滨市胸科医院 15005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110-02
【摘要】纵隔淋巴结结核往往来源于肺部结核,是纵隔内多个淋巴结受结核菌感染的一种慢性病变,好发于后上纵隔淋巴结、气管旁、隆突下及支气管旁淋巴结,多继发于肺内病变,或为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结核病变。结核菌沿肺门淋巴结向上引流,引起纵隔淋巴结结核,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临床上经过化疗,往往肺部病灶已经吸收、消散或钙化,仅留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结核 外科 护理
临床资料
我院2003-2004年确诊的纵隔淋巴结结石病例23例,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3岁。均经抗结核治疗随访证明,随访1年以上,以病变淋巴结显著缩小或钙化为准。结果其中2R区发现肿大淋巴结17例,4R???15例,7区14例,累及2以上分区20例。淋巴结边缘清晰14例;淋巴结边缘不清9例,有7例淋巴结融合;病变淋巴结疏密程度均匀7例,淋巴结中心略低疏密程度8例,病变中心或边缘有钙化10例,病变内既有脂肪疏密程度又有钙化4例,其加强电子扫描呈薄壁环型强化11例,厚壁环型强化10例。
1.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形成 发病者在肺内形成原发灶,结核菌沿淋巴途径到达气管及支气管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由于儿童及青年人对结核菌敏感,故淋巴结肿大十分明显。当患者对结核菌的变态反应强而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肿大淋巴结可发生干酪坏死或压迫气管和支气管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纵隔淋巴结结核一经确诊首先应采取有效的抗结核治疗。但经规律的抗结核治疗,病灶增大或病灶压迫呼吸道产生呼吸困难者或引起肺不张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2.纵隔淋巴结结核手术治疗适应证
(1)增殖性纵隔淋巴结结核压迫或侵及邻近气管、支气管引起中度呼吸困难或其他器官症状严重者。
(2)脓肿穿透气管或支气管形成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或破溃形成纵隔及其他部位脓肿。
(3)伴有肺不张、干酪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4)淋巴结肿大、病灶内无钙化经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5)病变淋巴结直径大于3cm,且已形成结核性脓肿者。
(6)与其他纵隔淋巴结疾患无法鉴别,不能做出明确诊断者。
3.纵隔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常见术式:以开胸病灶清除术为主。
(1)单纯淋巴结摘除术。
(2)淋巴结摘除加肺叶切除术。
(3)淋巴结侵及气管和支气管,则行相应的成形和重建术。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结核中毒症状 纵隔淋巴结结核同样具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精神委靡等。在急性起病时酷似流行性感冒,出现高热、头痛、发冷、全身酸痛、不适等症状,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其病程发展往往无自限性。
2.压迫症状 气管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或主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发绀。如气管支气管长期受压,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严重时气管发生软化及缺血、坏死形成气管、支气管淋巴瘘。瘘口较小产生刺激性咳嗽,咳出干酪坏死物;瘘口较大时,大量干酪性物质破溃入气管和支气管而引起吸入性肺炎乃至窒息。食管旁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可以引起吞咽困难,淋巴结脓肿压迫喉返神经,可造成声音嘶哑,压迫膈神经可产生恶心、呃逆、消化不良;压迫纵隔内大血管表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3.体征 纵隔淋巴结结核病变范围较小时,局部多无明显体征,只有当肿大淋巴结或脓肿压迫邻近重要器官时产生相应症状,如三凹征、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等。淋巴结向颈部蔓延出现颈淋巴结肿大,脓肿穿破纵隔胸膜形成脓胸,穿破胸壁形成窦道。
4.既往病史
(二)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生化及血沉,心电图及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心、肝、肾、肺等器官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2.近期的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胸部CT 特别强调应有两周以内的影像学资料,以便清楚地确定病变的现状,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影像学检查:肺门区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密度阴影,有时外缘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向肺门突出,双纵隔阴影增宽、增重。
3.气管镜检查 术前需检查了解病变的位置,是否存在气管内膜结核,以决定手术切除范围。
4.结核菌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