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一、开发方法的结构体系;(二)开发方法学;(三)系统开发环境/工具; 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基础准备和人员组织准备三方面。;3、人员组织准备; ⑴接收式的开发策略。在经过调查分析,认为用户对信息需求是正确的、完全的和固定的,现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和方式也是科学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策略。
⑵直接式的开发策略。在经调查分析后,即可确定用户需求和处理过程,且以后不会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使用该策略。
⑶迭代式的开发策略。当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一时不能完全确定时,采用该策略,需要进行反复分析,反复设计,随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修整开发过程的方法。
⑷实验式的开发策略。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很高,一时无法制定具体的开发汁划时,适用实验式的开发策略。;(四)系统实施;(三)委托开发;本节内容:;一、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二、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特点;现行系统细节和缺陷; 3、系统设计阶段:
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文件/数据库设计;I/O设计;模块功能
与处理过程设计。;优点
强调系统开发整体性和全局性,自上而下的观点
“用户第一”为目标,树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 的观点
缺点
侧重点不是数据本身
开发周期过长
系统开发的风险较大
工作量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 本节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 Relational Data Base System,RDBS)、第4代程序生成语言(4th Generation Language,4GLs)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这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受到了挑战。19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种从设计思想到工具、手段都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原型化开发方法( prototyping method)。;原型化开发方法遵循下图所示的开发步骤: ; 识别用户需求是为了能够设计和建立系统初始模型。;(四)判定原型完成;(六)整理原型,提供文档;(一)结构化方法与原型化方法的比较;可行性研究;第四节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0世纪70年代,A.Kay在Smalltalk计算机语言中首次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概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面向对象语言走向繁荣的阶段,大批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开始涌现,例如C++、Smalltalk-80等,这些语言的出现标志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开始走向实用化。随后逐渐发展了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等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改进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一、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 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或者说,是现实世界中个体的数据抽象模型。;⑴标识,是类的名称,用以区分其他类。
⑵继承,描述子类承袭父类的名称,以及继承得到的结构与功能。
⑶数据结构,是对该类数据组织结构的描述。
⑷操作,是指该类通用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⑸接口,是指面向其他类的统一的外部通信协议。;(二)面向对象的特征;(四)面向对象建模技术(OMT)简介; 1、确定对象(object)和类(class):对象是对数据及其处理方式的抽象,反映了系统保存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信息的能力。;2、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缺点:
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
不适合大型系统。;第五节 CASE方法; CASE方??即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自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以来,系统开发过程,特别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过程,就一直是制约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瓶颈”,直到20世纪80年代集图形处理技术、程序生成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各类开发工具于一身的CASE才缓和并解决了这一问题。; 3、原型法工具,用于输入、输出、屏幕或报表的分析与设计,快速实现各种原型,包括界面原型、功能原型和性能原型。;本章结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