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方法.ppt

发布:2016-06-13约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 树立用户至上的观点 严格划分工作阶段 使用结构化、层次化方法 开发过程工程化 优点 强调系统开发整体性和全局性,自上而下的观点 “用户第一”为目标,树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 的观点 缺点 侧重点不是数据本身 开发周期过长 系统开发的风险较大 工作量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 (二)面向对象的特征 1、封装性。将自由数据与操作(方法)封闭在一起(即放于同个对象中)使自身的状态、行为局部化。 2、继承性。通过对类继承可以弥补由封装对象而带来的诸如数据或操作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 3、多态性。同样的消息为不同的对象接受后,会因不同对象所含操作的不同,而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使软件开发设计更便利,编码更灵活。 4、可维护性。 (三)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征 1、分析与设计是反复的,充分体现了原型开发的思想; 2、分析与设计的不断反复的结果是对客观世界对象的模型化,建立针对簇(一组对象)的规格说明; 3、运用库中已有对象,反复测试实现簇,并将新簇纳入库中.这一过程体现了继承和重用; 4、强调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合并。 (四)面向对象建模技术(OMT)简介 OMT采用三种模型来描述一个系统,这三种模型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1、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是通过描述系统中的对象、对象间的关系和每个对象类的属性和操作来表示系统的静态数据结构。对象模型用对象图来表示。 2、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描述了系统中与时间和变化有关的内容,它说明何时发生。动态模型用状态图描述。状态图联系了事件和状态,说明了由事件序列引起的状态序列。 3、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描述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模型用数据流图来表示。 四、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 (一)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二)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1、确定对象(object)和类(class):对象是对数据及其处理方式的抽象,反映了系统保存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信息的能力。 2、确定结构(structure):结构是指问题域的复杂性和连接关系。类成员结构反映了泛化—特化关系,整体一部分结构反映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3、确定主题(subject):主题是指事物的总体概貌和总体分析模型。 4、确定属性(attribute):属性就是数据元素,可用来描述对象或分类结和的实例,可在图中给出,并在对象的存储中指定。 5、确定方法(method):方法是在收到消息后必须进行的一些处理方法方法要在图中定义,并在对象的存储中指定。 (三)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 面向对象的设计是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它们确定下来,即面向对象设计。其主要作用是对OOA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的规范化整理,以便能够被OOP直接接受,主要的工作有: 1、对象定义规格的求精过程 根据面向对象的概念模型整理分析所确定创对象结构、属性、方法等内容,改正错误的内容,删去不必要和重复的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下一步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处理模块设计的需要。整理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归类,对类和对象、属性、方法和结构、主题进行归类。 2、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设计需要确定类和对象属性的内容消息连接方式、系统访问数据模型的方法等。最后每个对象实例的数据都必须箨实到面向对象的库结构模型中。 3、优化 优化包括对象和结构的优化、抽象、集成。 (四)面向对象的编程(OOP) 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步整理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即面向对象编程OOP。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面向对象编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从对象入手,因此面向对象编程需要相应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五、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以对象为基础 ; 能迅速适应资产运用的变化企业产品变化 ; 老系统的维护和新系统的开发变得相对简单。 缺点: 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 不适合大型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制作: 宋荣兴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结构化开发方法 原型化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CASE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原型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开发方法的结构体系 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信息系统开发基本过程 一、开发方法的结构体系 (一)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维护评价 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