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42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全册课件_课件.ppt

发布:2017-02-12约6.35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 最新考纲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学法指导】 背斜、向斜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2.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 ①地球表层的 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 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 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 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4.火山 (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 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 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 和火山锥两部分。 1.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2)找水: 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图所示。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 (3)工程建设:①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②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如上图所示。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1.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 2.(2011·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 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 B (2012·四川文综,1)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题。 3.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 A (2014·大纲全国,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第4题。 4.K岛处于 (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依据经纬度可判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北侧。 案 C 1.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和 构造地貌 2.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等。 (2)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 、工农业生产水平、 等。 2.地表形态对交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