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试讲颅内压增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吴刚 目的及要求 一 相关知识: 1 颅 腔:半封闭的腔隙,成人容积恒定。 约1400~1500毫 升。 2 颅内容物:脑组织85%、血液5%、脑脊液10% 3 CSF循环:侧脑室室间孔→三脑室导水管 →四脑室中孔 侧孔 →蛛网膜下腔 4 颅 内 压:颅内容物对颅骨内板所产生的压力。临床 (ICP) 通过腰穿测得。 颅内压正常值:成人 70~200mmH2o(0.7~2.0Kpa) 儿童 50~100mmH2o(0.5~1.0Kpa) 二 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定义 颅内压持续超过200mmH2O(2.0Kpa) 三 颅内压调节机制 1 脑脊液的调节:当ICP> 70mmH2O时,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加快。当ICP < 70mmH2O时,脑脊液泌加快,吸收减少。脑脊液占颅内容物10%。起主要作用。 2 脑组织的调节:很小。 3 血液的调节:血液占颅内容物2~11%。起部分作用。 4 颅内压体积/压力关系曲线:(见图示) 五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 年龄:婴幼儿()及老年人。 2 病变的生长速度:良性病变,病程相对较长。 3 病变的部位:中线部位肿瘤,病程相对较短。 4 伴随脑水肿的程度:炎性病变,病程较短。 5 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尿毒症、肝昏迷、肺性脑 病等。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 脑血流量减少:正常成人入颅血量1200ml/min。脑血流量(CBF)=MAP-ICP/CVR ,脑灌注压(CBF)=MAP-ICP,正常CBF70~90mmHg(9.3~12kPa),CVR1.2~2.5mmHg(0.16~0.33kPa)。当CBF <40mmHg(5.3kPa)时,脑血管调节功能失调,脑血流量减少。 2 .脑移位及脑疝:(见急性脑疝) 3 .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4 .库欣(Cushing)反应: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称为库欣反应 5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6 .神经源性肺水肿: 六 颅内压增高的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等。 2 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半球肿瘤、血肿、寄生虫病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