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支架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接缝是否严密,预埋件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清理模板上的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浇水湿润木模板;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1.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 (1)混凝土浇筑前不应发生离析或初凝现象,如已发生,须重新搅拌。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其坍落度应满足表4-16的要求。 项次 结 构 类 型 坍落度(mm) 1 基础或地面等垫层,无配筋的厚大结构(挡土墙、基础或厚大的块体等)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10~30 2 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结构 30~50 3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 50~70 4 配筋特密的结构 70~90 表4-16 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 注:1. 本表系指采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坍落度,采用人工振捣时可适当增大混凝土坍落度; 2. 需要配置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加入混凝土外加剂; 3. 曲面、斜面结构的混凝土,其坍落度应根据需要另行选用。 4. 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 5. 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另行规定。 2)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以防离析。混凝土倾倒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竖向结构(如墙、柱)浇筑高度不宜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串筒下料,如图4-45所示。 (a) 溜槽;(b)串筒;(c)振捣串筒 图4-45 溜槽与串筒 1—溜槽;2—挡板;3—串筒;4—漏斗;5—节管;6—振动器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筑一层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4)为了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必须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与振捣方法、结构配筋有关,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5)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当必须间歇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项次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1 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2 表面式振捣器 200 3 人工捣固 在基础、无配筋混凝土或配筋稀疏的结构中在梁、墙板、柱结构中在配筋密列的结构中 250200150 4 插入式振捣器表面振动(振动时需加压) 300200 表4-17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mm) 2. 施工缝的设置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一旦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1) 施工缝留设位置 施工缝原则上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1)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和无梁楼盖柱帽下面20~30mm处,如图4-46所示;2)与板连为—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应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3)单向板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盖,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中间1/3范围内,如图4-47所示;5)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长度中间1/3范围内;6)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图4-46 柱子施工缝的位置 图4-47有梁板的施工缝位置 (a)肋形楼板柱;(b)无梁楼板柱;(c)吊车梁柱 1—柱;2—主梁;3—次梁;4—板 1—施工缝;2—梁;3—柱帽;4—吊车梁;5—屋架 (2)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 应先除去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对施工缝处进行凿毛处理,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水泥∶水=1∶0.4),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30~50mm,以保证接缝的质量。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特别提示 与房屋的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不同,施工缝是假缝。新浇混凝土浇筑后,缝已不存在。但是,若施工缝处理不好,会成为受力薄弱环节,在以后使用过程中成为主要裂缝源、渗水通道等。 3.3 混凝土工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3 混凝土工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3 混凝土工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3 混凝土工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后浇带 后浇带是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其构造见图4-48所示。 (a)平接式 (b)企口式 (c)台阶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