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艺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工艺设计
1.1 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
产品加工质量的标准:本厂生产的印染产品质量以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准,本厂设计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和要求来确定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程度:本厂产品选用的工艺流程的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已经成熟,是已经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可以保证本厂产品被顺利的进行生产。现在有些先进的技术如等离子体前处理技术还只是在试验阶段,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所以本厂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是有可靠保证的。
染化料供应和加工成本影响因素:本厂产品所选工艺需要的染化料由本省内的染化料工厂提供,一些新型助剂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供应,可以保证本厂生产的正常进行。产品所选用的工艺流程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各种热源的耗用以及设备和人员的确定,也是影响产品加工成本的重要因素。
产品的灵活性:市场的需求每年都在变化,不是一层不变的,因此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应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种类及产量。所以,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使得新增产品可以适应生产工艺流程。
1.2 具体的工艺流程
亚麻细布印花布:原布准备 → 烧毛 → 退浆 → 煮练 → 酸洗 → 煮练 → 漂白 → 拉幅 → 丝光 → 印花 → 树脂整理 → 柔软整理 → 免烫整理 → 轧光 → 拉幅 → 预缩 → 成品检验 → 成品分类 → 成品包装
1.3 主要工艺条件分析
1.3.1 前处理
烧毛设备选择气体烧毛机。纯亚麻织物
1.3.1.1 原布准备
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布、分箱)、打印、缝头。
原布检验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发现坯布有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可以促进纺织厂改进产品质量;检验的项目中物理指标检验包括长度、幅宽、密度、强度等;外观瑕疵点检验包括缺经、断纬、跳纱、油污纱等。
翻布中分布指相同加工工艺同一规格的划分一类;分箱是依据加工及处理情况划分。
打印是指在布头10-20cm印上品种,加工类别等。
缝头要求平直、整齐、牢固、针脚均匀一致、不能出现跳针等。分平缝、假缝、环缝三种方式。
1.3.1.2 烧毛
原理:由于织物表面绒毛属纤维末梢,当织物迅速通过烧毛设备时,这些绒毛迅速达到着火点而升温燃烧,织物本身由于布面厚重、紧密,升温较慢,不易受损,从而达到去除绒毛而不免不受损的目的。
工艺流程:进布 → 刷毛 → 烧毛 → 灭火 → 出布
工艺条件:车速(m/min)
厚重织物 60~8080~100100~140(cm)0.5~0.80.8~1.01.0~1.2.3.1.3 退浆
原理:由于淀粉在烧碱中可以膨化,与纤维的黏着性变松,再通过有效的水洗易从织物上洗去,而烯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淀粉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而转变成可溶性的淀粉、糊精、淀粉麦芽糖混合物,再通过水洗除去,从而达到防止浆料对后续加工产生影响的目的。本厂采用的退浆方法是先碱退浆后酸退浆,其优点在于适用本厂所有的亚麻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并且可以减轻后续煮练工序的负担。
工艺流程:轧碱 → 汽蒸(堆置) → 水洗 → 轧酸 → 堆置 → 水洗
工艺条件:碱退浆
碱(NaOH) 5~10g/L60~80℃6~12h45℃以上
汽蒸时间 60min
汽蒸温度 85℃以上
酸退浆
酸(H2SO4)4~6g/L40~50℃45~60min.3.1.4 酸洗
原理:亚麻织物属于束纤维成纱,在织物加工过程中,纤维的分裂度在不断地增加,但最终纤维仍然是以束纤维存在。酸洗工序安排在两次煮练之间,主要是为了除去纤维中的杂质,使麻皮易于漂白,同时也防止纤维的“棉纤化”,保证织物的亚麻风格。
工艺流程:水洗 → 酸洗 → 水洗
工艺条件:H2SO4浓度 4g/L
酸洗温度 40~45℃30min
1.3.1.5 煮练
原理:纤维素共生物均可以在NaOH的作用下被分解或者转变成溶于水的物质而被去除,从而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工艺流程:亚麻布 → 轧碱 → 汽蒸 → 轧碱、汽蒸 → 水洗
工艺处方:(g/L)NaOH 16~18Na2SiO3 1.3~3.0Na2SO3 小于5
表面活性剂 2~4
98~100℃
2~3min90%
1.3.1.6 漂白
原理:漂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木质素和麻皮,提高布面白度。同时还能去除
一定的杂质,提高布面的毛效。本厂的漂白方式是先氯漂再氧漂,因为氯漂会出现泛黄现象,所以加了一道双氧水脱氯。漂白工艺一般都是根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