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引水隧洞探放水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电站3#支洞引水隧洞
探
放
水
专
项
方
案
项 目 经理
总 工 程师 安全副经理
生产副经理 编 制 人
编制时间:2012年8月5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概况……………………………………1
第二章 探水原则与方法………………………7
第三章 安全技术措施…………………………9
第二部分
图纸
职工培训学习及施工技术交底表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培训人: 接受人: 培训内容:
人员签字: 第一章 概 况
一、水文气象及地形地质
1、水文气象
(1)水文
@@电站位于甘洛县境内甘洛河流域中上游河段,坝址以上河道长36.5km,河道平均比降35.1‰,控制集雨面积351.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7′06″、北纬28°43′30″;电站厂房位于格古河汇口下游约1.2km处的@@乡,厂房以上河道长46.3km,平均比降27.9‰,控制集雨面积609.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1′24″、北纬28°45′35″。
据甘洛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历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87.9mm,历年出现大于25.0mm的降水日为6.1天。
(2)气象
甘洛河流域位于凉山与四川盆地之间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气候,由于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垂直气候特征明显,流域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气温随高程上升而降低,降雨随高程升高而增加。流域内气候温和,日照较多,四季分明,霜期不长。
流域内有甘洛气象站,测站海拔高程1070m。据甘洛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年气温16.2℃,其中7月平均气温24.5℃,1月平均气温6.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5.7℃;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73.3mm,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78.4%,12~2月仅占全年降水量1.4%;历年最大1日降水量87.9mm;多年平均年风速2.1m/s,历年最大风速24m/s。
二、地形、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引水隧洞于甘洛河左岸山体内通过,洞线通过地带山势高大雄厚,地面高程一般1880~2050m,洞室埋深一般50~200m,最大650m。侧向水平埋深除进口洞段、个别傍山段为80~200m外,其余洞段为300~1000m。
沿线从上游至下游与甘洛河垂直的冲沟较发育,其中较大的3条主要冲沟(加洛沟、石干千沟、@@沟),沟内均常年有流水,沟底被坡洪积物覆盖,沟底高程分别为1950~1930m、2000~2050m和1850~1870m,切割深度60~200m,跨沟段洞室垂直埋深约64~200m。
2、地层岩性
沿线出露基岩主要有志留系(S)、泥盆系(D)和二叠系下统(P1)地层。二叠系地层分布高程高,隧洞洞身基本不涉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斜坡和冲沟地带,厚度一般0~50m,个别地段大于80m。隧洞沿线地层岩性见表2-2-1。
引水线路地层岩性表
表2-2-1
地 层 时 代 地层
代号 厚度
(m) 岩 性 特 征 分 布 位 置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坡洪积堆积层 Q4dl+pl 20~50 孤石或块碎石夹砂质壤土,具架空结构。 冲沟及沟口一带 崩坡积堆积层 Q4col+dl 0~30 孤石、块碎石夹粉质壤土或砂质壤土夹块碎石。 陡坡坡脚 坡残积堆积层 Q4dl+el 0~10 褐黄、灰褐色粉质壤土夹块碎石。 斜坡或缓坡地带 冲积堆积层 Q4al 20~50 上部灰黄、灰褐色粉质壤土,下部孤石、漂卵石夹砂。 甘洛河河床、漫滩 上更新统 冲积堆积层 Q3al 20~80 上部为深灰色粉质壤土,下部为砂卵石层。 加洛、苟尔莫等地Ⅱ级阶地 二
叠
系 下统 茅 口 组 P1m 363~437 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灰岩,含硅质团块。 引水线路中段山顶一带 栖 霞 组 P1q 60~80 灰色灰岩。 粱 山 组 P1l 16.7 浅灰色石英砂岩及深灰色炭质粘土岩。 泥
盆
系 上统 曲靖组 D3qj 54.3~80.6 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砂质泥岩,粉砂岩 引水线路中段 中统 箐门组 P2q 63.4~78.4 石英砂岩及粘土岩,底部含鲕状赤铁矿。 下
统 坡脚组 D1p 52.7~95 深灰色页岩、砂质页岩,底部生物碎屑灰岩。 翠峰山组 D1c 152~212.8 浅灰色石英砂岩、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