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内手术的麻醉胸内手术的麻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胸内手术的麻醉
一、对病人的评估与术前准备
1. 病人评估 开胸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由于体位的改变,开胸后胸内压的
变化、纵隔移位及单肺通气等对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病理生理的影响,对麻醉管
理术中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前对病人的评估重点应了解呼吸和循环代偿
功能的状态。对围手术期心肺功能的危险作出判断。
(1) 病史与体检:重点了解有无心肺疾病史、症状与体征。
肺部疾患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量增多、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肺内啰音如哮
鸣音等。
对气道分泌物较多者,应了解24小时排痰量及性质。注意支气管扩张或肺
脓疡的严重程度。术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待感染控制,排
痰量明显减少后,方可安排手术麻醉。
呼吸困难者,除说明病情较重外,应明确肺疾患的性质、程度,判断肺部疾患
属阻塞性肺损害亦或限制性和混合性肺损害,同时应注意有无心脏病引起的呼
吸困难。
咯血:应注意咯血量。急性大量咯血可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术前应正确
评价病人心血管功能状况及代偿能力,对伴有下列疾患者会降低麻醉的耐受性,
应给予高度重视:①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②糖尿病、③肥胖、④心
脏病、⑤慢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病:如血压持续高于180/110mmHg时,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
明显增加,术前应给予系统内科治疗和准备。
糖尿病病人存在机体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及肾脏损害,以及易感染等危险因
素。术前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mmol/L左右。酮体应为阴性,急诊病人亦应防止
发生酮症酸中毒,以致发生不可逆昏迷。
(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除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外,术前应做动脉血气
分析,了解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心电图如有:P波2.5mm;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完全性或不完全右束支传
导阻滞,往往表明病人有右心超负荷。
开胸手术前麻醉医师应亲自阅读胸片(正侧位)或断层片及CT,以了解病
人有无气道受压及偏移程度,估计气管插管难度及气道通畅度;有无肺不张、肺
部感染、肺大泡、肺脓疡,明确健侧肺或非开胸侧肺保护问题。
(3) 肺功能检查:除肺功能简易评估法外,有条件的医院应常规做肺功能测
定:通过测定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FV1),残气量/肺总量
(RV/TLC),肺弥散率(PL),结合血气分析来判断肺功能及手术危险性(见
表6)。
表6 术前肺功能评定标准
肺功能评定 最大通气量(MVV) 残气量/肺总量 第1秒用力呼气量
(RV/TLC) (FFV1) 正常 75% 35% 70%
轻度损害 60%~70% 36%~50% 55%~69%
中度损害 45%~59% 51%~65% 40%~54%
重度损害 30%~44% 66%~80% 25%~39%
极重度损害 29% >81% 24% 重度:三项中至少两项达重度损害;
中度:三项中轻中重度损害各一项;或有两项中度损害。
2. 术前准备
控制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治疗慢性肺疾病:
(1) 戒烟:至少两周以上
(2) 应用抗生素治疗
(3) 药物控制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4) 平喘祛痰治疗
(5) 体位引流
(6) 持续低浓度(25%~35%)氧吸入
(7) 治疗肺心病
(8) 纠正营养状态
二、麻醉选择与处理
1. 麻醉前用药 胸内手术病人麻醉前应依病人年龄、全身状态、麻醉方法,
在药物种类、给药时间和途径上应个体化,区别对待。手术前一天晚可依病人精
神状态给予适量的地西泮或咪达唑仑,促其入睡。
肺、肝功能好的病人应常规给予术前用药。已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
病人,术前禁用有呼吸抑制作用的药物。
2. 麻醉选择 开胸手术及麻醉常严重干扰呼吸循环生理功能,处理不当,
极易发生严重意外和并发症。术前正确评价病人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法,用药
组合,用药时机和剂量十分重要。全麻药物的选择应以镇痛、镇静作用好,对心
血管系统抑制轻,术毕清醒快,无组胺释放,对气道无刺激,不增加分泌物为原
则。
麻醉可选择全身麻醉(静吸复合或静脉麻醉),或硬膜外加全身麻醉。
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大类吸人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