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答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公教育 教师考试研究院
2014 年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
1. 【答案】B。解析:A 项“给(j ǐ)养”,C 项“呱(gū)呱坠地”,D 项“角(ju é)
色”。题源:2013 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
2. 【答案】C。解析:A 项应为“防止„„再次发生,否定失当,不合逻辑。B 项应为
“应当时刻不忘„„”,语序不当。D 项搭配不当,“越来越激烈”与“课业负担”搭配不当,
“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有交叉,不宜并列。
3. 【答案】B。解析:在B 项中 “比拟”的修辞包括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
清楚,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 “拟人”。
4. 【答案】C。解析: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其形成过程为:汉立
《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
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 宋复增《孟子》,
因有十三经之称。因此本题选C。
5. 【答案】A。解析:《经传释词》是一部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由清代王引之撰。
《词诠》是一部虚词词典,杨树达著。因此本题选A。
6. 【答案】C。
7. 【答案】B。解析:语文课程评价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交融、整合,而非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8. 【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9. 【答案】D 。解析:D 项是第三学段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10. 【答案】B。解析:A、C、D 都是课标里的表述。B 项应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
点。
二、
11.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 【答案】吹面不寒杨柳风;听取蛙声一片;不尽长江滚滚来。
14. 【答案】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15.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
16. 【答案】部首查字法。解析:查字典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凡是要查只
知道读音而不知道写法或意义的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但必须熟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和汉
语拼音音节。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凡是要查只知道写法而不知道读音和意义的字,都可以
用这种方法,但必须熟悉汉字常见的部首。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凡是查读音不知道、部
首又不明显的字,宜用这种方法。只要数准字的笔画,就可以在字典的“难查字笔画索引”
中查到这个字在正文中的页码。学会用各种查字法查字,是一项必备的语文基本功,要经常
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17. 【答案】北京语音;北方方言。
18. 【答案】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
19. 【答案】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
20. 【答案】认识;表达
三、
21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 1 页 共 2 页
中公教育 教师考试研究院
22.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
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
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23.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
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
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
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
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四-六
24-30 略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