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F6原理图说明.docx

发布:2017-05-20约1.5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F6气体密度、温度无线传感器原理图说明1传感器工作原理传感器电路主要由微控制器电路、压力、湿度变送器及AD采集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和RF收发电路四部分组成,分别如图1至图4所示。由压力、湿度变送器感知SF6气体的气压与湿度,输出4-20mA的直流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采样电阻和射极跟随器变成直流电压信号,连接到AD芯片的模拟输入端;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AD芯片将直流电压转换为16位的数字量,微控制器读取压力、湿度数据并进行信号处理。温度传感器TMP112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直接将SF6气体的温度转换为12位的数字量,微控制器读取温度数据并进行信号处理。微控制器将采集数据重新打包后,由RF收发器发送到中继器。图1 微控制器电路图1的连接关系:U1为微控制器MSP430F2131,J1为JTAG接口。U1的引脚2接3.3V电源;U1的引脚4接地;U1的引脚5和引脚6之间连接手表晶振Y1; 3.3V电源与U1的引脚7之间接电阻R2,U1的引脚7与地之间接电容C1。电阻R1串指示灯D1,连接在3.3V电源和U1的引脚3之间。3.3V电源与U1的引脚8之间接电阻R6,U1的引脚8与U2的引脚2连接;3.3V电源与U1的引脚9之间接电阻R2,U1的引脚9与U2的引脚10连接,U1的引脚9与U3的引脚1连接;3.3V电源与U1的引脚10之间接电阻R8,U1的引脚10与U2的引脚9连接,U1的引脚10与U3的引脚6连接。U1的引脚11与U6的引脚8连接;U1的引脚12与U6的引脚7连接;U1的引脚13与U6的引脚6连接;U1的引脚14与U6的引脚5连接;U1的引脚15与U6的引脚9连接;U1的引脚16悬空。U1的引脚1与J1的引脚6连接,U1的引脚1与地之间接电阻R3;U1的引脚17与J1的引脚2连接;U1的引脚18与J1的引脚1连接;U1的引脚19与J1的引脚8连接;U1的引脚20与J1的引脚7连接;J1的引脚3悬空;J1的引脚4与U1的引脚7连接;J1的引脚5接地。图2 压力、湿度变送器及AD采集电路图2的连接关系:U2为AD芯片ADS1115,U4为湿度变送器DMT143,U5为压力变送器US381-000002-010BG,U7为高精密运放OPA4170。U4的引脚1接24V电源;U4的引脚3和引脚4都接地;U4的引脚2和地之间接电阻R4,U4的引脚2与U7的引脚3连接。U5的引脚1接24V电源;U5的引脚3和引脚4都悬空;U5的引脚2和地之间接电阻R5,U5的引脚2与U7的引脚5连接。U7的引脚1与引脚2连接,U7的引脚1与U2的引脚4连接;U7的引脚6与引脚7连接,U7的引脚7与U2的引脚5连接。U2的引脚8接3.3V电源;U2的引脚1和引脚3都接地;U2的引脚3与U1的引脚8连接;U2的引脚9与U1的引脚10连接;U2的引脚10与U1的引脚9连接;U2的引脚6和引脚7都悬空。图3温度传感器电路图3的连接关系:U3为温度传感器TMP112,U3的引脚5接3.3V电源;U3的引脚2和引脚4都接地;U3的引脚1与U1的引脚9连接;U3的引脚6与U1的引脚10连接;U3的引脚3悬空。图4 RF收发电路图4的连接关系:U6为RF收发器JTT-4432,U6的引脚1至3悬空;U6的引脚5与U1的引脚14连接;U6的引脚6与U1的引脚13连接;U6的引脚7与U1的引脚12连接;U6的引脚8与U1的引脚11连接;U6的引脚9与U1的引脚15连接;U6的引脚4、引脚10、引脚11、引脚14和引脚15都接地;U6的引脚12接3.3V电源;电容C2并电容C3,连接在3.3V电源和地之间;U6的引脚13接天线E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