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04章 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ppt

发布:2015-09-12约1.09万字共1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二、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1.配位滴定法: 利用二价金属离子可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形成配位化合物,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直接滴定。如~葡萄糖酸钙的含量测定。 2.氧化还原滴定法: 利用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选用适当滴定液直接或间接滴定法测定含量。 如~富马酸亚铁的含量测定Ch.P (2005)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稀硫酸 15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与邻二氮菲指示液2 滴,立即用硫酸铈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99mg 。 3.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 (1)含锑药物 (2)含铁药物 1)加热灼烧时~温度在420℃以下,以免某些被测金属化合物挥发; 2)灰化~是否完全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如需检查~灰化放冷+稍过量的稀盐酸-水 (1:3)或硝酸-水(1:3),振 摇,若呈色或有不溶有机物,可 在水浴上将溶液蒸干,小火炭化 后,再行灼烧。 3)本法破坏后,所得灰分往往不易溶解,但 此时切勿弃去。 (一)重量分析法 分为~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 挥发法:测定具有挥发性或定量转化为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含量 萃取法:根据被测组份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沉淀法:将被测组份定量专为难溶性化合物,测定其含量的方法,适用于制剂中纯度较高的成分。 (二)滴定分析法 分为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酸碱滴定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所含的生物碱,有机酸组分的含量 沉淀法分为银量法,四苯硼钠法和亚铁氰化钾法等,中药用于测定生物碱,生物碱的氢卤酸盐以及含卤素的其他有机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配位滴定法包括EDTA法和硫氢酸铵法,用于测定鞣质、生物碱及含有Ca2+、Mg2+、Fe3+,Hg2+等矿物类制剂的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测定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 (一)单波长光度法 测定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提取,净化,或采用专属的显色反应等步骤来排除 干扰。 选择?max进行定量分析,而共存组分在此波长处基本无吸收。 吸收度读数控制在0.3-0.7之间。 1. 吸收系数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2 对照品比较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 3.标准曲线法 先配制一系列浓度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收度,绘制A/C曲线或求出其回归直线方程(r0.999),即得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供试品的吸光度,求得供试品中被测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在比色法中最常用. (二)计算分光光度法 供试液中若有两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存,其紫外光谱彼此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叠时,则可通过测定多个波长处的吸收度,根据吸收度的加和性,采用适当的数学处理方式进行多组分的同时测定,或者用其排除共存组分的干扰,测定其中某个组分。 三.薄层色谱扫描法 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可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同HPLC相比:具有实验成本低,流动相的选择与更换方便等优点 是药物制剂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2005版《中国药典》中有35中中成药的含量测定才有薄层扫描法 (一)基本原理 一般是指波层色谱斑点的色谱扫描 固定波长,斑点移动,测定A-l或F-l曲线 根据波层扫描的测定方式可分为薄层吸收扫描法和薄层荧光扫描法 1.薄层吸收扫描法 适用于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物质,及通过色谱前或色谱后衍生成上述化合物的样品组分,可分别以氘灯和钨灯为光源,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测定。 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需要用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来描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