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章 串行通信与串行接口.ppt

发布:2018-06-09约1.17万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 串行通信和串行接口 8.1 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8.2 串行通信协议 8.3 串行接口标准 8.4 可编程串行接口8251A 8.1 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8.1.1 串行通信 8.1.2 数据传送方式 8.1.3 波特率和收/发时钟 8.1.4 信号调制与解调 8.1.5 差错控制 8.1.1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数据通过一条数据线,一位一位地传输,通常是先传数据的低位,再传高位,每1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 并行通信:8位或16位数据通过多条数据线同时传送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比较: 8.1.2数据传送方式 按照数据流的方向,串行通信分成三种方式: 单工:只能单方向传送信息。如键盘与主机之间。 半双工:可以双向传送信息;由于通过同一个通道传送信息,所以同一时刻只能单向传送; 全双工:采用两条通道,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如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8.1.3 波特率和收/发时钟 波特率: 是衡量数据在线路上传输速率的单位。 指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位数,以位/秒(b/s)表示。也称为数据位率(b/s)。 位周期:数据传输速率的另一种表示,它是波特率的倒数。 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率系列:300、600、1200、18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和115200。(单位:b/s) 收/发时钟: 收/发时钟指串行接口内时钟频率(串行接口内时钟频率与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收/发时钟频率= n?波特率 (n—波特率系数,一般取1、16、32和64) 8.1.4 信号调制解调 计算机之间通信是数字通信,传送的是数字信号,在串行通信的数据线上表现为方波。为了使数据在传送中不产生畸变,要求传输线具有很宽的频带。 当利用电话线远距离通信时,不可能有这样宽的频带。若直接用数字信号通信,经过长距离传输,信号必将畸变,以至于接收方无法正确识别,因此需要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方法称为调制(Modulate)。接收方收到这个模拟信号后,再把它转换成数字信号,称为解调(Demodulate)。进行调制和解调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又称为MODEM,它既可以实现调制,又可以实现解调 。 调制方式分为三种: 调幅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用两种振幅来代表0、1 调频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用两个固定频率来表示0、1 调相PSK(Phase Shift Keying):用频率振幅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个信号来表示0、1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 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指使用数据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或外设,它负责对数据通信进行控制,包括数据收/发、差错控制、同步和识别通信站点等。 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指数据通信设备,一般是MODEM,或其它一些通信外设。它负责在实际的数据链路上进行通信控制 ,包括链路的建立、维持、终止、数据信号变换与编码等。 DTE之间的通信:近距离通信时可以直接互连;远距离通信时通常要通过DCE的连接来实现。 8.1.5 差错控制 数据通信中,由于系统软/硬件故障或外界干扰,数据传送过程中将会出现错误,因而接收方必须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误码率: 定义:数据经传输后,发生错误的位数与总传输位数之比,称为误码率。 例:某通信系统传输一帧信息共2000位,传输过程中有2位发生错误,则其 误码率=2/2000=0.1% 常用检错、纠错方法: 奇偶校验: 主要用于对1个字符的传送过程进行检验。 发送时(一般是最低位D0先发送),在每个字符最高位之后加入1位“1”(或“0”),使发送的字符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例:字符‘A’(ASCII码为41H)发送时: 循环冗余(CRC)校验:主要用于对数据块(即多个字符)的传送过程进行校验。 8.2 串行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率、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作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串行通信有两种基本方式: 异步串行通信 ?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同步串行通信 ? 同步串行通信协议 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特点: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协定。 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具有相同的数据传送格式(同步或异步)、起始标志、结束标志、校验标志、通信速率等。 8.2.1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传输前为 空闲状态“1” ,一旦变为“0”状态,则作为起始位。后面为5~8个信息位,由低往高排列,信息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