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比赛课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尾 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思考:
1、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什么?
2、用什么技术手段不破坏噬菌体整体性而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的作用?;用什么技术手段区分DNA/蛋白质?;;
问题探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根据老师发放的模型,参考课本
P45提供的资料
5min后同学用模型展示实验过程;;;噬菌体蛋白质外壳;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____________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B;例2.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设法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②⑥①④⑤③;例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1.噬菌体的结构与代谢
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过程:
标记、侵染、搅拌、离心、检测
4.实验结果分析
5.实验结论;板书设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