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生活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污水处理:沉淀池;沉淀池;沉淀池;
沉淀池三种流态
;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条件;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于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个数不应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5条规定】的经验参数选用。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
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5.1-6.5.3 条规定】 。 ;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o,圆斗不宜小于55o;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 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对初沉池, 应不大于2.9L/(s·m); 对二次沉淀池, 一般取1.5~2.9 L/(s·m)。
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h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沉淀池不应小于14.71kPa(1.5mH2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8.83 kPa(0.9mH2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 kPa(1.2mH2O)。;平流式沉淀池;
进水区有整流措施,保证入流污水均匀稳定地进入沉淀池。
出水区设出水堰,控制沉淀池内的水面高度,保证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
沉淀池应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对于初沉池一般为250m3/(m·d),二沉池为130~250 m3/(m·d)。
锯齿形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为适应水流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堰口处需要设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使出口堰口尽可能水平。
堰前应设置挡板,以阻拦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多斗式沉淀池,不设置机械刮泥设备。每个贮泥斗单独设置排泥管,各自独立排泥,互不干扰,保证沉泥的浓度。
;
平流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
;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进水)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3.沉淀区有效容积V1
或
4.沉淀池长度L
式中: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
平流速, mm/s; 一般不大于5mm/s。
5.沉淀池总宽度b
;;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 竖流式沉淀池的平面可为圆形、正方形或多角形。
竖流式沉淀池的深、宽(径)比一般不大于3,通常取2。
竖流式沉淀池的中心管如下图所示。;中心流速:
无反射板:30mm/s
有反射板:100mm/s;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池径可达100m,池周水深1.5~3.0m。
有中心进水、周边进水、周进周出、旋转臂配水等几种形式。
沉淀与池底的污泥一般采用刮泥机刮除,对辐流式沉淀池而言,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