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八 第3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实质、影响(评价),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概况、宗旨、意义,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爱国和强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2、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
1、讨论学习法、多媒体教学。2、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站介绍、资料注释。学生:预习本课内容,知道相关信息。四、教法分析:。1、教学过程设计:引言分析:苹果公司的生产概况,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这些都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特点:经济全球化。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3、讲授新课:
(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 原因: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2、 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3、 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4、 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5、 影响: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讨论:《显示:智利的反全球化浪潮》如何看待这种抗议浪潮?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该如何应对?6、 启示:要在积极参与中来谋取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7、 讨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促进: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制约:但经济区域集团化短期内对全球化不利。教学建议: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分析、讨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展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资料,师生共同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注意要客观、深刻的分析,尤其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二、 共用一个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显示:世界贸易组织图片》1、 背景: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 方式:制定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3、 建立过程: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4、 国家:至2003年有148个成员国5、 宗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6、 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教学建议:学习关贸总协定相关内容时,可以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内容,理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作用。关于世贸组织的由来,可让学生自己归纳其成立的简单经过;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分析、讨论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①中国需要世界。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2、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
显示全部